从年解放CA10下线算起,我国卡车行业发展至今已有66年了,其中优秀车企辈出,但命运却不大相同。有的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行业头部,有的选择“1+12”,被收购、被重启,也有的,永远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家曾昙花一现的国产卡车品牌,看看是否有属于你的时代记忆。
春兰卡车:-
上世纪90年代,家电企业曾掀起一波跨界造车热潮,春兰,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当时“中国空调行业龙头”的春兰,为谋求多元化发展,在年,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东风南京汽车,组建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其实在此之前,春兰还造过摩托车,“春兰虎”、“春兰豹”红极一时,所以说在机械制造方面,春兰是有一定基础的。
为尽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春兰不惜投入6亿元升级生产线以及研发产品,4年后,第一辆春兰卡车正式面世。
春兰卡车的定位是“重卡中的中卡,中卡中的重卡”,引进的(UD)日产柴第三代驾驶室是它的最大卖点,同时它还利用自身优势,在每一款车上都标配了空调,要知道当年国产商用车标配空调系统的是少之又少。
宣传上,春兰主攻对货车需求旺盛的江浙沪一带,售价也比当时的“解放”、“东风”便宜8千到一万,市场迅速打开,首次订货会就被订高达1万多辆。
之后陆续推出了5-15吨的涵盖载货车、自卸车、牵引车的中重卡车型,满足了不同用户不同运输领域的用车需求。
-年是春兰卡车的辉煌时期,排名仅位于一汽、二汽之后,位列第三,所创造的利润基本接近集团总利润的50%。
可惜好景不长,在年与日野的合资(春兰以厂房、土地入股,日野提供技术和资金)失败后,春兰没有了技术、资金支持,开始走下坡路。
年产销量跌至辆和辆,年全年亏损.63万元,至年6月负债总额达1.33亿元,同年次月,春兰卡车被徐工集团收购。
南汽凌野:-
南汽凌野是南汽于年推出的一个重卡品牌,向来以制造轻卡见长的南汽,在年国内重卡销量增长40%的背景下,决定进军重卡领域。
在生产基地建设上,南汽投入了10亿元,基地占地多亩,引进了阴极电泳油漆等先进技术,具有年产10万辆的能力;在产品研发上,历时2年,联合日本和中国台湾的重卡技术专家共同设计。
凌野重卡车型总质量在20-55吨,售价在20-30万元之间,主要的宣传点是“节油”和“舒适的驾驶室”,而在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卡车节油大赛中,凌野重卡也以卓越的表现,获得了三轴重型半挂牵引车组的“最省油车型奖”。
不过凌野重卡的销量表现并不好,年全年销量只有辆,后面几年的销量也一直是停留在三位数。
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营销,二是因为产量不高,虽然生产基地规模大,但其是采取了重卡、轻卡混线生产的运行模式,而南汽轻卡业务庞大,重卡需求量低,也就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积极性。
后来随着年底上汽收购南汽,凌野重卡也就被归于上汽旗下。
由于销量惨淡,在年和年里,一直有传闻说上汽要抛弃掉凌野。然而传闻终成现实,在进行了一番调整后,上汽决定把全部重卡资源都给自己的“亲儿子”红岩,凌野重卡也在年完全停止了生产。
天津雁牌:-
天津雁牌的出现要早得多,那是一个轻卡还在使用汽油发动机的时代。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参照北京图纸,制造出了雁牌TJ轻卡。
“”大家都熟悉,它在过去是轻卡的代名词,起源于跃进NJ。那时不少民营车企都照葫芦画瓢,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而如何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天津雁牌有妙招——率先开发出双排座轻型载货车。
双排座的运用,让天津雁牌在业内一战成名,“实用性高”的产品特性,深受众多中大型企业喜爱。而后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推出了TJ、TJD、TJA、TJ、TJ、YP等车型。
外观造型也经历了几次改动,早期是与北京基本一致,采用怀挡、短货箱;中期货厢加长,采用地板挡;后期驾驶室全新升级,类似“子弹头”。
不变的是,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依旧是“”的技术,也正是如此,在90年代末国内轻卡进入柴油时代时,天津雁牌没有及时改革创新,渐渐败下阵来。
后来在年,一汽集团收购了天津汽车,雁牌轻卡也就随即而逝。
长征太脱拉:-
捷克太脱拉的故事我们之前有讲过,其对我国军用重型越野汽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当时东方红、黄河都曾借鉴学习过,但要说真正跟捷克太脱拉有实际联系的,是长征。
年,长征汽车与捷克太脱拉建立官方合作关系,引进太脱拉T车型技术,并于次年开始批量生产。
得益于捷克太脱拉过硬的产品实力,长征太脱拉T首次亮相,就被签订了84台,成交额达多万元。在年秦皇岛车展上,更是卖出了台,成为车展上单个车型的最大订单。
当时长征太脱拉T火到什么程度?据说是谁能帮忙弄到一台,就能拿到两万元“回扣”,做太脱拉汽车配件的,一年能挣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
截止到年,长征总共生产了台T。
除了T外,长征也在捷克太脱拉、车型的基础上,推出了长征XD、CZ、CZ、XD、CZ等车型。
只不过由于太脱拉本身是为极端越野路况设计的,拥有极为出色性能的同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维护成本高、“内八字”带来的轮胎磨损、百公里油耗高达60-70升。它更属于是军用卡车,民用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因此当市场出现性能更为均衡的车型时,长征太脱拉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
也有部分原因是,因太脱拉配件市场大且利润高,配件国产化后就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配件,进而影响了长征太脱拉的口碑。
编后语
除了以上列举的四家企业外,上海汇众、长安重汽、江铃重汽等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它们都在我国卡车行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你的印象里,记忆最深的车企是哪家呢?来评论区说一说。(文/张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