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地标“珍宝海鲜舫”,因找不到合适的运营方,加之海事牌照将到期,于本月14日移离香港。该船只18日下午行驶至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水域时遇上风浪,船身入水开始倾侧。负责航程的拖船公司尝试救援无果,海鲜舫于19日全面入水沉没,事故中没有任何船员受伤。
随后就引人质疑,有人说可能是故意送到西沙海域沉没。也有人反驳说现在拆船价那么高,为何不直接送去拆掉还能多少回本。那么我们就来说说相关的情况。
图注:珍宝海鲜舫本质还是个漂浮的建筑物,与正常船只结构和材料差别较大
珍宝海鲜舫年开始动工建造的,至今已近50年。其实这是第二艘,第一艘年开工,结果开业前6天就起火烧报废了。一般船只平均船龄大约是20年左右,超过18年就算老旧船只了。
图注:海水以及潮湿高盐的空气对钢结构船舶的腐蚀性之大,空气中氯离子极为活跃,水手没事就要敲铁锈补油漆
珍宝海鲜舫在海上泡到现在,腐蚀严重,确实也差不多到了极限年龄,即便不用出海,维护成本也在逐年增高,每年高达数百万港元,加之全球经济影响,旅游业萧条,执照也即将到期,这艘船的未来必然十分不妙。
船龄这么大的特殊船只,在南海遇到风浪沉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为何股东不将其直接送到拆船厂卖掉,还要千里迢迢冒险通过南海呢?
香港仔饮食集团曾表示,珍宝海鲜舫离港后,船坞不希望维修及正常业务受干扰,不能透露泊位地点。这个其实蛮奇怪的,这么大的船,无论在哪个船坞都藏不住,何必多此一举如此保密。
图注:货船结构简单拆解方便安全效率高,但游轮不同,尤其是材料五花八门,回收麻烦,利润自然也就另算了
至于为何股东不将其卖废铁?确实,最近因为钢铁需求量大增,国内铁价飞涨,拆船厂收购废船出价很高,生意红火。但同时要看到,这些高价购买的废船,都是货船为主,拆解简单,钢含量高,污染相对较小,利润可观。而珍宝海鲜舫这种特殊船舶,几乎就是一栋房子,比游轮拆起来都麻烦,还有常年餐饮遗留下的各种安全隐患,拆解过程中还很容易起火,装修材料又带来环保问题,别说出钱购买,倒贴钱怕是都难让船厂接收。
类似这种倒贴都没人要的情况,并不少见。年,美国就曾以1分钱的象征性价格,将8万吨的航母“萨拉托加”号卖给了拆船厂,船厂其实并不太乐意。航母这种东西,钢含量高但是危险装备管道也多,拆解进度很慢,耗时耗力,占用那么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每天拆解获得的利润却少得可怜,换谁都不想干。
图注:拆船厂虽然1美分买到8万吨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但是若管理不善,拆完甚至要赔钱
同样是年,俄罗斯鬼船“柳博芙·奥尔洛娃号”,因为常年欠费被没收,送往拆船厂过程中拖链断裂,在海上漂荡,结果各方因为回收成本与利润不能对冲,都不想处理这事,就让这么一艘吨的大船,在海上随意漂泊自生自灭,到现在也不知沉没沉。
珍宝海鲜舫目前的盈利状况、寿命和结构特点,必然导致难以跟正常货船一样拆解后回收成本。那么剩下的选择就不是太多了。因此,送往一个未知船厂整修途中,恰好遇到一个风浪,沉没在米深的大海中,可能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个选择,当然,这种操作也会带来环境和海洋安全的隐患。
可见,拆船这种事情,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很多老旧装备的拆解成本,比回收的资源高得多,尤其是核航母最为突出,甚至要倒贴钱找专门公司去处理,这也是为何选择核动力要极为慎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