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宝科技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年,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公司所处有机硅行业竞争加剧。有机硅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前三季度供应极度紧张,有机硅下游企业受到强力冲击。报告期内,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扎实推行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通过研发新产品、优化新工艺、拓展新领域、开拓新渠道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营业收入连续20年保持持续增长,保持了公司在有机硅橡胶行业的领导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万元,同比增长19.55%,营业利润6,万元,同比增长2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万元,同比增长25.24%。 (一)经营业绩回顾 1、建筑类用胶 建筑类用胶仍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延续主动、灵活、开放的销售策略,充分利用销售渠道广、品牌知名度高等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深度拓展大客户、稳定优质经销商,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幕墙、门窗、中空玻璃、装配式建筑、流通市场等领域广泛运用,实现了建筑类用胶销售业绩的稳定增长。硅宝品牌成功入围万达集团、恒大地产、绿地集团、龙湖地产、世茂地产等大型房地产品牌库,产品知名度、用户口碑、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年公司新增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及地标性建筑案例,如北京大兴国家机场、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郑州奥体中心、深圳新会展中心等。报告期内,公司建筑类用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4,.82万元,同比增长26.42%。 公司作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目前已拥有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装配式建筑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报告期内,西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项目锦丰新城顺利完工。北京、安徽、湖南等部分城市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市政项目,均采用硅宝产品,为装配式建筑用胶打开了新的应用局面。报告期内,公司装配式建筑用胶面积超过万平米,营业收入1,.84万元,同比增长.59%。 流通胶应用范围广、市场容量大,随着终端用户品质意识的提升,品牌集中度逐年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硅宝好巴适大力开拓在流通领域的销售渠道,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年,硅宝好巴适流通胶实现营业收入5,.31万元,同比增长34.42%。 2、工业类用胶 年,公司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新能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等领域工业类用胶市场。公司建立了技术专家型营销团队,针对不同行业需求,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加大工业类用胶的市场开发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类用胶实现营业收入5,万元,同比增长14.03%。 报告期内,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产销量同比略微下降,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量高速增长。公司保持在汽车车灯领域的领先地位,车灯用胶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0%以上。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客户需求,积极研发出防雾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防雾车灯用有机硅密封胶、聚氨酯反应型热熔胶等新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整合山东淄博海特曼,获得其商标、技术、人员、市场资质纳入公司体系,公司新建年产吨聚氨酯密封胶生产线,进入汽车风挡玻璃业务领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年,我国光伏产业继续保持稳增长态势。虽然受5.31政策影响,部分光伏小企业倒闭或停产,但行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太阳能组件用胶产品通过了美国UL、德国TUV、瑞士SGS等国际权威认证,被无锡尚德等知名企业采用,全年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6.25%。公司紧跟新能源发展动态,建设吨/年生产线,实现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产业用有机硅密封胶的规模化生产,为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奠定基础。 伴随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家电产业的稳定增长,电子电器用密封胶市场不断扩大。公司拥有性能优异的电子密封、导热、灌封和敷型等系列有机硅产品,在动力电池、电源、照明、通信等领域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客户的合作,并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 轨道交通是国家近年来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公司高铁轨道嵌缝用密封胶成功中标郑万高铁、商合杭高铁等项目,全年销售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公司积极研发轨道交通新产品,产品在高铁隧道、海外市场成功试用,开拓了市场新局面。 3、防腐材料及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国内火力发电厂和大型石油企业逐步完成防腐改造,公 司电力防腐领域市场受到一定影响,业绩小幅下滑。公司全资子公司硅宝防腐是一家集防腐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施工、防腐技术咨询与服务于一体的工业防腐工程公司,具备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硅宝防腐系统已在全国实现超起成功应用案例,是目前电力防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防腐解决方案之一,公司产品已成为工业防腐领域知名企业首选产品。年,公司进一步开拓防腐市场,防腐公司工程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成功承担中国石化等央企防腐工程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新的防腐应用领域,在海洋防腐、工业防腐等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4、硅烷偶联剂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硅宝延续发展精品高端硅烷和特种硅烷为核心业务的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安徽硅宝通过优化销售策略,加大海外出口业务,年经营业绩创下历史新高,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3.12%。 5、设备制造及工程服务 年,公司控股子公司硅特自动化新开发客户20余家,成功开拓4个新领域项目,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由于体量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公司当期业绩影响不明显。 6、外海市场及电子商务 公司坚持走出去策略,紧跟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在印度、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年新开拓孟加拉国、柬埔寨、菲律宾等国际市场,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海外销售网络,为硅宝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全面推广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销售3,.60万元,同比增长35.59%。 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已在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设立了硅宝旗舰店。公司家装用密封胶产品不断丰富,持续推出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厨卫长效防霉胶、门窗胶、免钉胶等产品,让硅宝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二)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硅宝是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经过二十年的成长和积淀,硅宝品牌受到政府、行业、市场、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互联网、 报告期内,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新华网、四川电视台改革开放40年特别报道等官方媒体相继对公司进行报道,得到了市场与行业的广泛 (三)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为国家支柱 产业提供高端配套关键材料。公司充分利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验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四川省有机硅密封胶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建立国内一流的研发体系,开展系列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年,公司承担政府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10项,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7项,完成自主研发项目12项。公司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功能性复合弹性体制备技术项目按进度顺利开展,制备出满足项目指标要求的有机硅橡胶复合弹性体,并应用于轮胎中,在合作轮胎厂家制备出样胎并测试。公司牵头承担的成都市产业集群高安全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完成中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良好,高能量密度硅碳负极材料建成中试生产线,中试产品已被下游电池厂商制作成3C电子产品,使用效果良好。年公司开发了硅烷改性密封胶(MS胶)、有机硅电子披覆胶、新能源结构胶、聚氨酯反应型热熔胶(PUR)等新产品成功推入市场。 年公司新增2项科技成果鉴定。硅宝防雾车灯用有机硅密封胶通过四川省新产品鉴定,防雾车灯用有机硅密封胶技术创新性强,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防雾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机硅电子披覆胶顺利通过四川省新产品鉴定,有机硅电子披覆胶产品技术创新性强,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1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专业文章16篇。公司检验中心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与管理水平,新增20个认可参数、3个产品检测标准、更新检测标准11项,扩大认可检测能力范围。公司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专利奖三等奖。 (四)优化人才队伍 公司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内外部培训等,建立了一支拥有多位行业专家,拥有丰富的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验,专业互补,结构合理优化的人才队伍。公司人才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推进人才计划、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与四川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的积极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系列高性能有机硅密封胶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超过国际同行企业,产品满足了高端建筑、汽车制造、新能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电力防腐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减少国内高端产品对国外进口品牌的依赖,促进了国内产品结构调整。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重点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企业产业化基地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利用高校院所雄厚的研发基础和技术实力,加快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使企业的技术研究更为系统和全面。公司并聘请国际知名教授、博导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或客座专家。有效地产学研深度融合极大地加快了公司的创新速度。 公司拥有3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主导制定了引领有机硅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准。目前,已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6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有机硅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止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共计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年,公司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 2、平台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验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以及四川省有机硅密封胶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省级平台。年公司持续加强平台建设,获批建立了成都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都市制造业创新示范中心、并组建了硅宝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 3、规模优势 公司年建成了3万吨/年有机硅密封胶生产基地,并建成国内第一条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公司占地亩的年产5万吨有机硅密封材料生产基地于年基本建成,该项目的实施推动公司产品向大规模、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公司生产规模居行业前列。 4、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的硅宝品牌年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产品通过美国UL、德国TUV、瑞士SGS、ISO/TS、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公安部消防产品型式认可、中电联CECC等多项国际国内权威认证,多项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成功入围万达集团、恒大地产、绿地集团、龙湖地产、世茂地产等大型房地产品牌库。建筑类用胶已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三峡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中成功应用。工业类用胶产品被上海大众、无锡尚德、中国石化等知名企业采用。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属的行业发展阶段 公司所处有机硅行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有机硅材料生产国,有机硅单体占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未来5年,有机硅行业将发展成为0亿级的产业,并带动上万亿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机硅橡胶具有卓越的耐气候老化性、优异的耐高低温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端建筑、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化工新材料,是中国制造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有机硅橡胶行业相对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部分依赖进口,处在行业整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公司在将立足于新材料行业,形成以有机硅材料为主、其他新型材料为辅的业务板块,重点发展建筑、汽车、新能源、工业防腐、轨道交通、动力电池等领域,充分利用在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创新平台、人才聚集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通过自身业务发展和投资并购成为新材料产业集团,实现业绩持续增长,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二)行业市场格局与趋势 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下,公司产品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1、建筑类用胶领域: 过去十余年我国建筑行业渡过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建筑幕墙、中空玻璃、节能门窗等领域均得到大力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加快,我国建筑领域还将持续发展,品牌集中度不断增强。建筑领域是我国有机硅密封胶第一大应用领域,公司作为国内有机硅密封胶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是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达到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工业类用胶领域: 有机硅材料以其优良的耐热、耐候和电性能等,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在汽车领域有机硅密封胶的应用多达几十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将逐渐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国产有机硅密封胶产品的市场需求会不断增长。在电子电器行业,有机硅密封胶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导热、灌封和粘接,在电力系统中用于绝缘子、避雷器、电线电缆及附件的制造。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以及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建设,该领域对高性能有机硅材料的需求量也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领域,也是有机硅密封胶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3、硅烷偶联剂领域: 硅烷偶联剂在玻璃纤维、橡胶、塑料、铸造、高级油漆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硅烷偶联剂主要应用于橡胶、纤维复合材料两大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硅烷偶联剂市场前景广阔。 (三)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技术、平台、规模、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立足于新材料行业,坚持以有机硅材料行业为主、其他新型材料为辅的业务板块,重点发展在建筑、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防腐、动力电池等领域。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投资并购等方式,助推企业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努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团,力争每年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1、巩固建筑用胶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已在建筑用胶市场留下了良好口碑,随着未来房地 产行业的继续发展,品牌房企的集中度提高,公司的品牌、渠道优势将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十三五期间建筑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特有的混凝土构件接缝用密封胶,拓宽了目前建筑胶的用胶领域。在装配式建筑用胶方面,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工程总包施工一级资质和丰富的工程案例,全力进军装配式建筑行业。 2、拓宽工业领域用胶市场 公司将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防腐、动力电池等工业领域用胶,充分利用公司在行业中的品牌地位,快速提升现有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系列新产品进一步满足不同领域的各种用胶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还将通过技术引进,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新的工业领域。 3、大力拓展防腐领域 公司在电力防腐领域以来已有10多年的经验,实现了由防腐材料供应商转型为集防腐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施工、防腐技术咨询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提高了公司在电力防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未来公司还将拓宽其他防腐领域,如污水处理池防腐、海洋防腐等。 4、加快并购步伐,加速外延发展公司将充分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和强大的股东背景,以公司设立的投资管理公司 和新材料产业并购基金为平台,择机进行投资或并购,加速外延式增长,提升行业竞争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团。 5、坚持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 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公司将吸引全球化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与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人才进行合作,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规模,打造有机硅材料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 (四)年的经营计划 年公司要继续深化改变、提升、跨越,将在营业业绩、技术创新、业务领域、行业并购等各方面设定更高的目标,全面实现转型升级。 (1)专注公司主业,实现销售和利润双增长。公司继续重质量、抓服务,提升管理水平,扩大 品牌影响力,保持建筑用胶和工业用胶销售业绩的稳定增长。通过产品优化和技术升级,扩大硅烷偶联剂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规模。通过开拓大型电力企业和化工企业,提高电力环保防腐工程领域市场占有率,同时延伸公司产品在其他防腐领域的应用。 (2)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公司继续保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4%以上,加强对国家企业技 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开展研发项目30余项,重点加大锂电池材料、轨道交通材料、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投入,并在硅宝新材启用新的研发中心。力争丰富公司产品品种和提高公司技术竞争力。 (3)实施并购,寻求外延式增长。紧紧围绕公司战略规划,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寻求对同行业或上 下游企业择机投资或并购,提升企业规模和实力。 (4)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公司继续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构建公司人才梯队,提升员工整体 素质,适时推进针对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持续竞争力。 (五)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带来的行业风险 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公司所处有机硅行业波动较大,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公司业务领域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公司将持续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近两年以来,受国家环保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 公司生产经营成本。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公司产品价格调整具有一定滞后性,势必影响公司产品的毛利水平,对公司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保证合理库存,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通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拓新应用领域等方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保持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3、新领域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4%以上,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新领域拓展等。公司研发项目较多,若研发进度过慢,新产品无法顺利投入市场,或新领域拓展不达预期,则不能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将紧跟市场变化,紧密 4、应收账款的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内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部分客户资金紧张,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公司主要应收账款债务方均是规模大、资信良好、实力雄厚、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应收账款有较强保障。但若客户经营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公司将面临坏账增加和资金周转效率下降。公司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通过积极调整销售策略、加大应收帐款控制力度、回款催收力度等措施保障资产安全,降低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 5、人才和技术流失风险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建立和完善了人才保障措施和薪酬福利政策,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高素质的研发、销售、管理人员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公司面临人才流失和技术流失的风险。公司将加大人才保障和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