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个周末,一位摄影师来到山西中条山的一个小山村采风。我们听一个当地的农民大哥说,村里有个能人,能把烂根变废为宝,卖个高价。然后我们去找农民大哥,走进一条巷子,我们看到远处有一个人在低头看一个大树根。我们猜测可能是农民大哥,就走了过去。
大哥看上去很专注。他低着头,似乎在研究这棵大树根。我们走到前面的时候他没有发现。影子朋友大声叫道:“大哥你好!”他抬头看见了我们。我们向他说明来意,他憨厚地笑了笑,说:“别听村里的鬼话。我是那里的能人,只是个老农,但喜欢玩根雕。玩根雕虽然能卖点钱,但也有弄巧成拙的教训。”
大哥姓Xi,今年58岁。他从小就喜欢当木匠。年轻时,他在当地农村当农民,一边种庄稼,一边做木工养家。他接触根雕是在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村民家里看到了别人的根雕作品,第一次听说雕刻大根可以卖钱。然后他也有了刻根的想法。
当地农村位于中条山脚下,这里有金钟柏和硬杂树,山脚下还有老枣树和柿子树,都是根雕的好材料。尤其是当地农村的老柿子树,因为没有经济价值,近年来被很多人砍伐,而且老根很大,一般都荒废了。Xi大哥是个有心人,所以他挖出了老柿子树的根,把它们放在一起仔细研究。后来,他做了一对沙发椅。98年的时候,来了几个陕西的客人,他们开价,说过几天开车拉他们好了。没想到后来因为自己的“好心”,弄巧成拙,人家不要了。
大哥说这副沙发椅一直放在家里等客人来。一天,他仔细研究了根雕椅,认为应该按照农村人的习惯,对它进行涂漆和防腐处理。此外,既然人们花了很多钱,他们应该让它更漂亮。然后他们就用调和漆粉刷了一下,没想到弄巧成拙。客人来了之后很失望,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人们希望天然木材的颜色和原始的颜色,因为油漆处理。图为彩绘柿子根雕椅,高1.4米。
看到他得到的钱因为他没有经验而跑掉了,Xi兄弟感到非常恼火。他想了几天,决定研究根雕艺术,骑着摩托车跑了40多里路,在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根雕艺术的书。可惜里面只有理论,没有讲解根雕作品的具体制作技法。于是他开始从书本上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慢慢开始自学成才。
大哥从一件小事做起。他说,虽然他没有老师传道授业,但他靠的是木匠的手艺和学习的热情。农闲的时候,他在山的沟坡里寻找一些老根,不分大小,都收集在家里,然后在家里根据这些根的形状进行创作。起初,村民们不理解,都以为他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想象一下为老大哥做的拐杖。
大哥说,20多年来,他摸索前进,从小料做起,做了很多小摆件。这些小作品很有市场,如果材料好,造型独特,可以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10多年前,金钟柏的根雕作品卖得很好,他曾经赚了一些钱。不过金钟柏本地的材料很少,金钟柏这些年也没什么市场,他也就不太追究了。
农村人流传下来的老话是“百年枣树,千年柿子树”,这两种老料很多,于是Xi师兄就把目光定在了这里,继续用它们来做沙发、椅子、花盆架子和一些实用的摆件。大哥说他做根雕很久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家里人都知道他是做这个的,所以很多人来这里买,根雕就成了上门生意。
根雕的材料基本上不花钱,都是从地里挖出来或者捡回来的,价值就是人力和手艺的钱。Xi兄弟已经做了20多年的买卖,他赚的钱补贴了他的家庭。虽然没赚到什么大钱,但是一年的收入足够家里用了。现在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大的目标。他只是把这个当成爱好。
据席大哥讲他家里现在存放着满院子的木头疙瘩,多达数千件,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些破木头,可是他把这些当做“宝贝疙瘩”,因为大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有生命,雕刻就是给它们赋予新的生命,自己守着一院子的“宝贝疙瘩”说不定过几年能卖上大价钱呢,各位您说大哥的梦想能成真吗?。摄影赵荣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