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前的享受,因而,十分重视自己的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档次。在价值惊人的随葬品的诱惑面前,还是有一些人铤而走险,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职业。盗墓贼这种丧尽天良的职业,难免会在作案过程中招致天谴,遭遇种种常理难以解释的怪事。
此段奇事出自元代《庶斋老学丛谈》:
话说,在宋朝末期的时期,有个著名的摸金贼外号叫“朱漆脸”,此人人如其号,脸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油漆。说起这层油漆的由来,还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
北宋为金所灭后,北宋皇陵便沦为了敌占区。在金国扶持的伪齐政权中,皇帝刘豫少廉寡耻,竟成立了盗墓组织,干起了挖坟掘墓的勾当。连皇帝都开始挖人家祖坟,老百姓自然上行下效。一时之间,民间盗墓之风盛行,朱老大加入到“淘金潮”中。
朱老大的邻居是永昌陵陵使的后人,在闲谈间朱老大无意间听邻居说起赵匡胤墓里的种种宝贝。赵匡胤的陪葬品中,最值钱的是一条玉带,这条玉带上镶嵌了四十九颗夜明珠,四十九颗钻石,四十九颗翡翠,价值连城。金兵盗墓时,因为,金人目不识珠,并没有带走这个宝贝。
朱老大做的就是挖坟掘墓的买卖,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条传闻中的玉带。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朱老大悄悄潜入永昌陵。此时的永昌陵,早已被金人破坏得不成样子。朱老大凭借多年的“职业经验”,轻而易举地找到宋太祖的棺材。开棺之后,朱老大发现赵匡胤的尸身上果然有一条玉带。朱老大大喜过望,立马伸手拽玉带。
宋太祖虽然驾崩了一百多年,但是,由于尸身在下葬之前做过特殊处理,所以,腐烂程度很低,仍将玉带压在身下。这次朱老大独自行动,并没有带上同行,所以,他只能取出一条绳子。之后,他将绳子的一边拴在宋太祖的尸身上,一边拴在自己的身上,尝试用身体拉起赵匡胤的尸身。
这种套绳子拉尸体的方法被盗墓贼们称作“贴面盗”,就是为了摸走尸体上的宝贝。这个法子非常有效,朱老大稍一用力,赵匡胤的身体就“坐”了起来。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把朱老大的魂都吓丢了:赵匡胤与朱老大脸贴着脸,尸体的嘴巴突然张开,从嘴里吐出一股漆黑的液体,将朱老大喷了个满头满脸。
朱老大还以为遇见了诈尸,许久都没缓过神来。过了好半天,安定下来的朱老大胡乱在脸上擦了一把,这才顺走玉带,溜回了家。朱老大半夜虽然回家了,但是,却把家人吓了个半死。朱老大不明就里,来到镜子前一看,原来,自己的脸上不知何时出现了大面积黑斑。
为了洗掉这些黑斑,朱老大连忙打来清水,洗了好几次脸。谁知,这黑斑印进了朱老大的皮肉,根本洗不掉。过了几天,这件事在大街小巷传开了,朱老大也获得了新的名号“朱漆脸”。
那么,赵匡胤嘴里喷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流传的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赵匡胤在过世后,“服用”了一种防腐的汤药。相传,宋太祖过世时,如何保护先帝的“龙体”成了满朝文武要面临的大问题。太宗赵光义找来一位赤脚医生,据说,这赤脚医生懂得一门偏方,能够让尸身百年不腐。大夫撬开了赵匡胤的牙关,将秘制的汤药灌进尸体的肚子里。
据大夫所言,这种汤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化去死者的内脏,让脏器变成液体保存于体内。除了可以让尸身不腐烂之外,这种汤药还有另一个功效。当盗墓贼的身上沾上这种汤药后,汤药便会在皮肤上烧出痕迹,这种痕迹根本无法褪去。除了宋太祖之外,没有任何皇帝在死后使用了这种防腐防盗的汤药。
可以说,朱漆脸是这种江湖偏方的第一个“试验品”。朱漆脸根本洗不掉脸上的黑漆,他盗墓的事也像脸上的黑漆一般,无法遮掩,迅速传遍洛阳。之后,洛阳官府当即派出公差,将朱漆脸拿下。经过一番审讯,朱漆脸招认了自己盗墓的事实,交出了那条玉带。
历代对盗墓者看法都是否定的,认为伤天害理,立法中对盗墓者的惩罚也是极为严厉的。根据当时的刑律,朱漆脸被判处了死刑。据说,洛阳知府为了讨好北方的蒙古人,把朱漆脸盗来的玉带送给了忽必烈。朱漆脸不仅白忙活了一遭,连自己的小命都赔进去了。
用一句老话来说,那就是“恶有恶报”。让他招致不幸的,正是赵匡胤肚子里的药汤。当然,也有不少朋友觉得,赵匡胤喷出的药汤有可能是“尸毒”。不过,“尸毒”只是文学作品中杜撰出来的玩意,医学领域根本没有尸毒这种说法。显然,这一猜测是不成立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