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车异味问题存在的事实背后,是如何证明“开奥迪车跟得白血病”之间关系的困境。有声音指出,仅凭患者为奥迪车主这点相关性,就片面的得出开奥迪车得白血病的结论,在逻辑上这样的等式并不成立。甚至有人怀疑,在3·15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硬要将奥迪车和白血病关联在一起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
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
11日,一篇名为《毁灭中产的毒汽车: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刷屏网络。文章讲述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六位奥迪车主或车主家属患上白血病的事件。在3·15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该文章无疑把奥迪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此外,根据报道,因为奥迪异味而受害的车主,不仅仅只有上面六位。在各大论坛上,有奥迪A6车主得肺癌的帖子,有奥迪Q5车主因为异味而致使胎儿畸形流产的帖子。还有网友称,自己刚买的奥迪A6,用自己的检测仪检测下来的甲醛指标高达17倍,而TVOC也超标12倍,味道特别大。在爆料中,有关奥迪异味维权的QQ群已经多达人。
此后,媒体援引奥迪投诉专员的回应称,未接到过奥迪车致病的投诉情况,年4月以后出厂的奥迪Q5、A4L、A3车型,经技术改造不存在异味问题。
异味问题由来已久
的确,奥迪Q5车内异味问题由来已久。年的晚会上,特别节目《豪车里的怪味》、《豪车里的怪味后续:“沥青阻尼片”到底来自哪?》就已经披露了奥迪存在异味的严重问题。从节目曝光的内容来看,奥迪车的异味来源之一是一汽大众使用了沥青充当阻尼片。沥青阻尼片又称沥青阻尼板,是汽车车内为防震、降噪、隔热而使用的一种阻尼材料。据了解,一辆奥迪车中大概有20斤左右的沥青,沥青能释放苯、苯并吡等有毒气体。而国际癌症中心已经将苯、甲醛归入一类致癌物,我国也已将苯致白血病列入职业性肿瘤名单。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除个别高档轿车及大客车之外,多数轿车使用的都是以沥青为主的阻尼材料;但在欧美等国,阻尼片一般都使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不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专家指出,品牌车国产后,之所以不采用环保材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关于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使用沥青可以降低成本。
除奥迪外,大众、奔驰、宝马、斯柯达等汽车品牌也曾因“沥青阻尼片致癌”被推上风口浪尖。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在随机送检的北京奔驰C级车、E级车,华晨宝马3系车、5系车以及一汽奥迪的A6、Q5阻尼片样品中,检测发现都含有70号沥青,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属于一级致癌物。
被曝光后,奥迪方面反复对外提及,一汽-大众国产奥迪车型和奥迪在全球范围(包括德国本土)生产的车型上都使用了“改性石油沥青阻尼片”,不是含有致癌物质的“煤焦油沥青阻尼片”,奔驰表示使用的是“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而华晨宝马称其使用的阻尼片和进口宝马一致。
“沥青阻尼片”风波之后几年,奥迪车异味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年8月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检测报告称,自年初到8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收到宗关于奥迪Q5车内异味浓烈的投诉。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该委员会对23辆奥迪Q5(出厂日期为.6---.10)进行了专项检测。结果显示,即使在未添加任何内饰,且部分车辆已经在官方更换了隔音棉的情况下,全部车辆(23辆)均检出甲醛、TVOC,部分车辆检出其余5种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
这批受检车辆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已经41个月,其车内污染物浓度仍然高,所谓“新车有味,多通风就好了”被证明不成立。
消费者委员会要求,一汽大众公司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存在异味的车辆进行召回。然而,一汽大众却并未启动召回行动,只是对投诉强烈的车主更换了存在异味的隔音棉。
“开奥迪车得白血病”究竟是否成立?
奥迪车异味问题存在的事实背后,是如何证明车内污染跟得白血病之间关系的困境。
现在医学界的共识是,白血病是一种致病因素极为复杂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十万分之四),个人用户很难证明“车内污染跟得白血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毕竟买到车之后不少人会买各种内饰,更换座椅等,这些项目都会产生苯、甲醛、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有文章指出,年,奥迪车在中国内地的销量是66万量,大约有万左右的乘坐者。按照正常的白血病发病率计算,即使没有任何污染,这些乘坐者中也有60个人得白血病。如果按照奥迪的保有量来计算,那就更是个庞大的数字。
对此,有报道指出,仅仅凭着患者为奥迪车主这点相关性,就片面的得出开奥迪车得白血病的结论,在逻辑上这样的等式并不成立。正如网友评论说“白血病患者每天都在饮用白开水”,这句话与“白血病患者都开奥迪车”一样,都是断章取义。
相反,这篇文章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用这样的材料堆砌,反倒有着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假正义之名对公众进行情绪煽动和裹挟,以此达到赚取眼球与流量的目的之嫌,“毒汽车正在消灭中国中产家庭”的字句,更像一种利用公众猎奇心理的耸人听闻式的旗幡。
甚至还有声音指出,在3·15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硬要将奥迪车和白血病关联在一起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
车内空气质量是车企普遍问题
有报道称,目前爆出的奔驰奥迪等车内污染,网友认为跟车内阻尼片、隔音棉相关,但不能排除4S店随车赠送的脚垫、车内饰等散发有害气体的可能。此外,不光是奥迪,像宝马、奔驰等大品牌和国内许多汽车企业,都曾受到过车主关于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投诉。
年3·15晚会前夕,因“黑心棉”问题,大众召回了包括一汽大众、一汽大众奥迪、上汽大众旗下多款车型,在此之后,本以为“黑心棉”事件得以平息。但没想到的是,更新了隔音垫之后,大众又被曝出了车内异味问题。据汽车质量投诉网站投诉信息显示,如今仍有已经更换隔音垫的老款车型,以及款、款斯柯达明锐新车型遭到车主投诉存在异味。
另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爆料,不止是斯柯达,一汽丰田皇冠的异味问题也很严重。有车主在在购买一年以后,仍出现坐入车内几分钟就发生头晕、恶心、鼻塞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广汽丰田、上海通用、东风悦达起亚、神龙汽车等都因“异味”问题被消费者集中投诉过。
早些年前,国内一些行业机构就曾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汽车进行过检测,结果很多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严重超标。车内空气质量,是车企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强制性法律法规是时候出台了
此前,有多项研究表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始于车辆的生产过程。这些污染大多来自车辆的内饰,如皮革座椅、仪表盘等塑料配件、地胶、密封条等,或来自车辆生产所需的稀释剂、胶水、油漆及涂料。正是这些材料,使得车内产生异味,是甲醛、甲苯、二甲苯、甲醇等化学污染物的来源。
由于这些污染源是“与生俱来”,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此外,消费者购买汽车后再添置的汽车香水、劣质地胶、脚垫、加装的所谓“真皮”座椅等,也会成为车内污染空气的另一来源。
同时,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此前,我国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并没有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标准,唯有年出台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列出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的一个参考性的浓度指标。
年1月1日,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始执行。新标准是在年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基础上重新修订,重新明确了乘用车内8种挥发性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特别针对苯、甲苯等致癌物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苯的浓度限值由原来的0.11mg/m3下调至0.06mg/m3,降幅超过45%;甲苯限值由1.10mg/m3调整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的限值均由原来的1.50mg/mm3调整为1.00mg/立方米,降低到原来的2/3;甲醛、苯乙烯等物质则维持原标准不变。并规定从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的销售车辆必须严格执行该标准;而对于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年1月1日起。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推出在汽车行业内已经是一种进步,它针对汽车内的各类污染物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车企从各方面努力去提升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然而,业内专家指出,出于成本控制的原因,许多厂家还无法贸然对室内空气质量做出承诺,现在车辆价格在降,人力成本在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完全达到能够有效控制车内污染气体的指标也很难,所以现阶段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供应商在控制产品质量以及使用材料上,还是有许多方面要努力的,也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此外,目前,车内有害气体达到怎样的程度会导致人产生不适反应或者成为致癌诱因尚难以评判,车主的用车习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评价,比如对于那些经常让车内保持通风环境的车主受到的伤害相对就会小很多,但是从消费者健康的角度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考虑,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出台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