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很多人觉得只要考上了清北,人生就会有大不同。尤其是对于一些寒门学子来说,考上重点大学更是实现阶级跨域的重要渠道。但是有的人即使拥有了北大学历,却依然去当油漆工,这是怎么回事?
北大毕业成为油漆工,是求职碰壁之后的无奈选择
苏黎杰在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四处找工作,但不知道是时运不济,还是其他原因,她的求职之路充满坎坷,屡屡受挫,导致自己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巨大的打击。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以后依然觉得不满意,她决定辞职回乡找工作,成为了一名油漆工。
河南女孩以专业第一,成功圆梦北大
苏黎杰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母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她长大后像男孩一样有出息,所以给她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名字。而苏黎杰也没让爸妈失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高考之后,她选择了历史专业,就读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但苏黎杰心中一直有个“北大梦”,所以大学四年她一直勤奋学习,毫不懈怠,最终在大四毕业时以专业第一名成功圆梦北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放弃家乡“铁饭碗”,选择留在大城市,不曾想屡屡受挫
因为苏黎杰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十分突出,所以在毕业时候河南老家很多事业单位向其发出邀请,但当时的她还想留在大城市发展,所以放弃了回乡的机会。
爸妈对她的决定也十分支持,认为自己女儿北大毕业在大城市定能有一番作为,就在所有人都很看好苏黎杰的时候,她却递出了辞呈,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戛然画上了句号。
在此之后,苏黎杰找了很多份工作,但总是没干多久就辞职。时间流逝,她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但因为换工作太频繁,导致她毕业多年都没有习得一技之长。最终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很难在北京立足,与其煎熬不如回老家找个工作。
可是,即使回到了河南,她的求职之路依然没有多大起色,最后无奈的苏黎杰只能寻得一份油漆工的工作,暂且维持生计。
究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专业“背锅”?
苏黎杰的“失败”引起网友热议,北大毕业只能去油漆工,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觉得苏黎杰换工作频繁,很明显就是职场适应能力差,所以性格问题才是“导火索”。不能和同事友好相处,长此以往,自然难以适应职场,最终被激烈的竞争淘汰。
专业或成“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苏黎杰是专业没选好所以影响了就业。历史学本身就是一个冷门专业,她又没背景没人脉,单靠自己打拼很难在大城市立足。再缺乏点运气,就更是“雪上加霜”,这或许就是“小镇做题家”的悲哀吧!
结语:
其实苏黎杰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尤其是近几年,“高能低配”现象日渐增多,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选择卖猪肉、回家种地,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上面说的性格问题、专业问题,以及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个人能力问题等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一定是“致命”的,但一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对于这种“高能低配”的现象,你觉得是何原因呢?欢迎分享讨论~
ps: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