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油漆 >> 油漆介绍 >> 长租公寓作死手册

长租公寓作死手册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35.html

这是一篇万字干货,通过深入剖析与长租公寓相关的运营,资本,房东以及租客,深入浅出地阐述长租公寓是如何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希望大家喜欢。

——题记

最近长租公寓暴雷的消息越来越多,什么X客,X壳相继暴雷,连最大品牌的X如都有点摇摇欲坠。

正好身边有个小朋友租了X如的房子,因为租金退还的问题,和管家闹的很不愉快。所以今天特地开篇讲讲长租公寓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作为一个曾经的业内人士,和一个失败者的身份。

一、长租公寓根本不赚钱

公司大股东姓刘,她开始筹备长租公寓的时候是年上半年,正好是中央刚刚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

对政策最敏感的人从来都是资本,很多资本嗅到这个巨大的商机,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刘老板正好是某大型P2P公司云南分公司的业务端。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车贷,也有小部分套路贷,呵呵。

当然,现在这个P2P已经暴雷了,始终逃不过最终宿命。(这个故事很长,以后有机会慢慢说)。

当时她的业务量做到全昆明第一,这时候资本找上门了。

找上门的是一家更牛逼的P2P公司,就叫他Y公司吧。Y公司曾经在网贷之家排名进过前4。

Y公司的资金体量非常巨大,但是这些资金有着不菲的成本,所以它必须不停地寻找安全的资产端去消化这些资金,从而降低利息的压力。

Y公司提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每年提供2亿用于公寓收房,然后再提供每平方块的装修贷款。

此外,和房东签约的租期为5年起步,但是一次性打款2年的租金。

贷款成本为7%,由刘老板承担。

听上去这似乎是一件很好的生意,风口,资本,政策,一应俱全,不干对不起祖上的在天之灵。

但是如果认真算一下,其实挺呵呵的。

我们就以一套房子为例:

假设一套房从房东那边租过来的成本是块。

那么5年的成本就是就是,利息为,加起来。

然后是装修费,一套房子硬装加软装加电器,用最次的材料,最差的施工队和最烂的电器,一平方成本大概在,那么一套房子按平算的话,装修成本是00。

算上平台借的00,5年利息为,然后自己要倒贴0装修费。

那么总的成本就是+00+=,其中0是自掏腰包立刻要付出去的。

你以为这些钱就是全部了吗,太天真了。

运营费用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开销,包括招来的高级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收房,出房的提成,设计师的工资,办公室的租赁,水电煤网,维修等各式各样的杂费。

所以一套成本为的毛坯房,5年下来的硬开销至少是14万。

那么租出去租多少钱才能盈利呢?

很简单,/60=。

也就是说至少要做到每个月才能达到边际成本。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几乎所有公寓都会用N+1的模式,过分一点是N+N。

意思是除了卧室以外,把客厅再隔开一间做一个卧室出来。

N+1模式一般法律都是允许的,但部分地区没有这个限制,比如昆明,那么一套房子能隔多少间就隔多少间,这样可以把租金的收益最大化。

当然,N+N就是我们说的群租了。

我们按一套房子3.5间算,每间平均出租收益为块,那么一个月总收入是2。

那么再用/2=50个月,也就是说差不多4年才刚刚够回本。

这还是理想状态,因为忽略了最大的一个运营风险:空置率。

当自己运营了很少数量的公寓,自己怎么弄都能转的过来,但是一旦体量上了规模,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跟特么糊了浆糊的毛线球一样,根本理不出头绪。

我花了这么大篇幅来把长租公寓的成本算给大家看,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

干长租公寓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根本赚不到钱,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X壳上市以后,每年的财报亏空越来越严重。

因为长租公寓这个模式本身就存在无法逆转的劣根性,你还要考虑到租客的收入情况,以及空置率。

说实话,我觉得任何长租公寓的项目都是toVC的——讲故事给VC听,然后套VC的钱跑路。

这是唯一赚钱的方式。

当然了,几乎所有老板启动项目前,本质并没那么坏,很多人的确是怀着一腔热血和梦想,把它当成事业来做的,只不过越是做到后面发现越不靠谱,于是慢慢变味了。

我们也一样。

其实刘老板并不蠢,上面的计算过程只是简化版的,当时的计算更为复杂。

作为P2P业务端的公司,最拿手的就是算钱,这种要到4年以后才能勉强盈利的项目怎么可能接下来?

Y公司显然也想到了我们的顾虑,所以他们主动提出了一个配套方案:

租金贷。

是不是觉得这个套路很熟悉,似乎所有长租公寓都会给租客下套,搞这么个贷款。

据我所知,市面上大部分的操作手法是让租客跟贷款公司签约,每个月的租金相当于在还一笔信用贷款。

实际上,这笔信用贷款是一次性发放,被长租公寓拿走了。

这样的好处在于,长租公寓可以立刻套回一部分资金用于运营,减轻压力。

这也就是为啥长租公寓倒闭后,很多租客发现自己反而欠了小贷公司一大笔钱。

其实站在小贷公司的角度,他们也很冤,明明把款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还背了一屁股骂名。

但是长租公寓只有这么玩,才能勉强维持前期资金短缺的困境。

要知道,玩公寓,前期投入是非常可怕的,当时我们用了半年收了套房,自己倒贴出去的本金已经超过了万,包括装修,运营,利息等。

如果没有租金贷,一定是死路一条。

不过呢,我们的租金贷和市面上的低端货完全不一样,我们从来不打租客的念头,打的是房东的主意。

当时刘老板的贷款不是针对租客的,而是针对房东,再正确点说是针对未来的房东。

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这个贷款产品:

我们都知道法律上有个原则叫“买卖不破租赁“,意思是只要你租了一套房子,不管这套房子如何换手,如何交易,跟你是没关系的。

只要你的租赁合同没到期,你就可以一直住在里面,和房东是谁没半毛钱关系。

于是Y公司根据上述原则做了这样一款产品:抵押房子的租赁权。

先评估你这套房子在租赁市场上的价格,然后根据你需要的金额签合同。

比如你的房子租赁价是块一个月,如果你要贷款5万,那么至少要做8年以上的租赁备案,这样可以保证当你还不上钱的时候,我可以把你的房子租出去,用租金来抵消你的贷款。

这个产品好在安全性高,手续简单,分期付款的期数也可以相对较长。

因为只抵押了房屋的租赁权,其所有权跟我无关,所以也不用担心房子有反复抵押的风险。

即使到时候借款人还不出钱了,正好可以把房子拿过来用于长租公寓的出租,一举两得。

至于法院拍卖也好,债权人上门收债也罢,全部公事公办,影响到租客生活了就报警,根本不用担心警察来赶你走。

不得不说,想出这个产品的人是个天才,一来规避了市面上贷款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压力,二来可以和长租公寓的主业相辅相成,简直完美。

二、长租公寓坑自己也毫不含糊

说到这里,战略规划其实就很清晰了:刘老板的业务分成两块,一块是传统的长租公寓业务,称为A产品,还有一块就是租金贷,称为B产品。

由于长租公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前几年根本不考虑其盈利,能够保本经营就谢天谢地了。

然后在努力保本的情况下,通过租金贷的利润补贴,来养活A产品的团队,一攻一守,同步进行。

把战略战术全部想明白以后,那么就组建团队,撸起袖子加油干。

说起组建团队,这也是个技术活,因为需要的人很多。

这时候刘老板充分发挥了她农民企业家的优良传统——在同行业找对应的管理人员。

还记得之前公司是做什么的么?

对,车贷。

你找个做车贷的来管理租金贷,这个还算专业对口,毕竟都是贷款;但是你让这个搞车贷的来管理做公寓的,这不是扯淡么。

他知道哪里的房子好出租,知道如何评估房东的租金和出租金额差额么,知道怎么给业务员做绩效考核么,知道装修进度和流程么?

最需要花钱和精力的业务居然用了一堆外行去操作,关键这批外行要的工资还特别高。

据统计,新公司成立后一年内,包括人员工资,房租等费用整整超过万。

光那个只懂贷款,对公寓狗屁不通的CEO一年的薪水就是多万。

然后租的办公室要豪华,各种核心地段,各种大平层;业务开展要快,不到半年就在7个城市开了分公司。

把所有创业公司能犯的,不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失败。

撇开这些业务人员,做公寓还需要很多配套,比如设计师,家电家具的供应商,硬装的包工队等。

这些都是需要斗智斗勇的硬开销,省下来的钱都可以算盈利部分。

除了人员配备和铺张浪费以外,还有不少坑也一样踏了一遍:

1.开分公司前期考察形同虚设

当初刘老板一共开了7个分公司,分别是昆明,南宁,长沙,武汉,郑州,中山,合肥。

其中昆明,武汉,长沙的租赁市场不错,可以赚到不少差价;

郑州,合肥一般,如果算上运营费可能还是亏损的;

南宁和中山,简直了。块钱可以在市中心租一套家电家具齐全的两室一厅了。如果想要自己装修再去出租的话,根本回不了本。

那么有不少同学就会问了,这种地方出个差跑跑中介就能得出的结论,为什么非要去当地开了分公司才幡然醒悟呢?

这个又要回到那位万CEO的头上了,你知道人家开分公司的逻辑是什么吗?

不是看这个城市的外来人口或者租赁市场的调研报告,而是找到可以当城市经理的负责人,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开分公司。

碰巧她在合肥,郑州,南宁以及中山找到了相应的人选,当然,这些人都是做贷款的,没有任何公寓或者地产背景。

更可笑的是,她在郑州找到两个符合要求的人,于是她把一个本来就不大的郑州分公司拆分成郑州一和郑州二。

简直是奇葩。

最后运营了大半年,发现南宁和中山不适合做公寓业务,才砍了这个产品,专心做那个租金贷业务。

但这又存在一个驳论,这两地的房租本来就便宜,根据房租批下来的额度可能只有1,2万,请问在这个社会1,2万有啥用?

完全不能解决贷款人的资金问题好吧。

于是这两个地方的分公司相继开了一年左右就关门大吉,惨淡收场,亏了不少钱。

2.收房凭业务员喜好,拍脑袋随便收

长租公寓分集中型公寓和分散型公寓。

顾名思义,集中型就是在同一栋楼或者一个小区里收大量的房子,对于装修,后期管理都有莫大的好处。

但缺点在于,前期需要一次性投入的费用比较多,一拿就是几十套,而且风险较大,如果这个地段租不出去那就烂在手上了。

而分散型就是东收一套西收一套,有觉得合适的就收。其优缺点正好和集中型的相反。

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集中型公寓要比分散型的强一百倍。比如武汉分公司的房子,从楚河汉街到白沙洲都有房子。

你说碰到那些修理,带看的问题,让管家怎么处理?整个武汉那么大,两个地方光坐坐地铁都要2个多小时,跑2,3个地方一天就过去了,管理成本实在太高,装修更不用说了。

特别是某个偏远小区就一套房,孤零零的,根本没法操作,最后收过来在合同期内都没装修,纯给房东送钱做公益。

但是业务员可不管那么多,他们管收房赚提成,做的好的业务员一个月提成就6,7万,干完跑路,烂摊子全交给公司处理。

所以后来干脆把收房和出房挂钩,并限定收房的区域,这样以后才慢慢止损。

3.装修施工队无人监管

7个城市同时开工,可以想象这个监管难度有多大。

装修偏偏又是容易浑水摸鱼的环节,根本没有足够的懂装修的“自己人“来监管装修队。

于是只有靠照片来确认。

但是照片这东西要作假太容易了,那么多套房子做个样品房出来,其他豆腐渣工程全部用样品房的照片就行,反正户型都差不多。

如果施工中间碰到问题了,提出返工停止付款的话,装修队又开始跟你扯皮,停工拖时间,要知道拖掉的时间都是可出租的时间,直接减少了利润来源。

最后有很多房子没有装修空关着,也有装修了一年才装好的,简直是一团糟。

后来还有和装修队的债务纠纷,装修队说装完了,公司说装修不合格不给付款,来来回回还闹到派出所去。

没有强大的装修管理团队和公寓运营团队,做长租公寓简直作死。

作为草根出身的农民企业家,就老老实实放放高利贷,搞搞套路贷不是蛮好,偏要把自己往屎里坑,坑了自己不算,还带上了一群人。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三、长租公寓坑起房东不留情面

其实长租公寓有很多内部外部的问题,公寓本身都没有能力解决。

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行业问题,并不是靠努力的工作,和卓越的管理可以解决的。

不过都已经砸了那么多钱下去了,怎么都得想办法捞点钱回本,话说羊毛总得出在羊身上。

羊有两头,一头叫租客,一头叫房东。

今天我们先说怎么坑房东的。

一般来说,业务员会沿着地铁线或者商业区踩盘,最好是那种刚刚建好的拆迁房,那收起来是一片接着一片。只要搞定一个房东,他会带着别人来跟你签合同。

项目刚开始,公司对于房东还是很友好的。毕竟17年的时候长租公寓还是新兴行业,想要做大做强,手上没有足够的房源是不可能的。

所以公司给到房东的术语是这样的:

大哥,您这房子毛坯,如果自己要出租还得装修,不如整体交给我们托管得了。我们给您一次性支付1年的房租,合同5年起签,每年涨5%房租。此外我们来帮您装修,等5年到期了,里面的装修,家具,家电全部送给您。到时候您想跟我们续签也行,终止合同也行,随您。

您也知道,现在国家倡导房屋租赁行业,我们现在是公司整体收房,不单单您一家,需要很多房源。而且背后有大资本在撑腰,您不用担心资金和管理上的问题。

怎么样,是不是很吸引人?光凭一次性支付1年房租,和送装修家电,就可以打倒很多人。

其实这里面还真没什么套路,如果一开始房东愿意签的话,的确是这么操作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bug,还记得Y公司当初给的条件是什么么?

没错,它一次性提供2年的房租。

但是公司为了回笼资金,让业务员收房的时候,尽量不要开出2年的价格,除非房东给到特别优惠的租金或者给足够的免租期。

所以业务员收房,标配是1年,签合同的时间越短越好,半年最佳,这样可以极大限度套出资金来。

为了这个,还特地给业务员做了考核指标,谈下一年的多给5%提成,谈下半年的多7%。

但是后面坑爹的套路来了,刘老板说到底只是个运营公司,并没有足够的资产去承接Y公司的资金,它的资产是房屋的租赁权,但是租赁权这很难定价。

所以Y公司为了避免风险,就把风险转嫁到房东头上,也就是让房东签这份贷款合同,然后房东再跟刘老板签房屋托管协议。

相当于,Y公司给房东放贷款,然后公司收房租,替房东还贷款。

因此Y公司放款是直接放到房东账户里的,并不通过公司转手,因为万一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Y公司还能够向房东追债,虽然房东只拿到半年到2年的租金,但是合同,转账记录一应俱全,房东根本跑不了。

那你会问了,房东怎么可能那么蠢,明明是一份贷款合同,他为什么会签呢?

原因很简单,业务员会用话术把这个合同说得花好稻好,然后告诉房东,你只管收钱,后面还款问题都由我们来解决,如果不相信,也可以签订一份免责条款,意思是如果公司不还钱,跟房东无关。

其实这份免责条款根本没毛用,因为这是房东和刘老板签的,但是放款的人是Y公司,Y公司起诉的话是把我们和房东连带诉讼。所以这东西完全就是忽悠房东没有法律概念。

此外,业务员还会告诉房东,你只要签了这份合同,人坐在办公室里,钱在半小时内就会打到你账上,钱都到了还怕什么?

不得不说,普通人在金钱面前根本没有抵抗力,钱就是信任的最好通行证。

当时Y公司下款的确快,但是却是把2年的租金打到房东银行卡上的时候。

然后业务员就会跟房东说,这个钱包含了批下来的装修费,所以合同内的资金(2年以下的)你可以拿走,多出来的你得还给我们,我们要去装修。

这话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但其实有个很大的bug,为什么把房租和装修费一起打给房东,理论上说,装修费不是应该打给运营公司么?而且签的是贷款合同?

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实际这份合同的风险极大。

但真的没多少房东有这样的意识,即使有,也会被业务员的甜言蜜语给忽悠过去,给以后出事情埋下巨大的祸根。

不过有一点我想正名一下的是:无论是Y公司还是刘老板的公司,从来没有从主观意愿上想去坑任何人。只是后面资金链断裂以后,所有人都开始动歪脑筋,想方设法搞钱回来。

好像在年中旬的样子,Y公司因为资金链断了,无法给刘老板继续提供租金和装修款,造成违约。

但是前期刘老板问Y公司借的钱还是得还呀。公司又要支付房东的租金,又要付Y公司的贷款,就单单靠租金的收入,显然捉襟见肘。

当没钱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伸出獠牙,不管以前跟你关系有多好,Y公司,房东,员工。

Y公司丝毫不顾之前合作的态势,也不管自己违约在先,直接起诉我们和房东。

房东这时候很懵逼啊,我自己的房子出租还要被起诉么?

但是转账凭证,合同,一应俱全。

于是大家在法庭上互相扯皮呗。一开始法院还想和稀泥,让房东和公司一起赔付,房东显然不同意,再加上Y公司咄咄逼人,每次都提交一长串房东名单。

法院发现这事好像没那么简单吧,抱歉,这里面有问题,我们认为这个涉及到合同诈骗,这是刑事案件,交给经侦处理。

房东么也是倒霉,一会被警察传唤,一会跑法院去当被告,要知道这些都是有记录备案的。

当时这些房东的确是被坑得挺惨的。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如果有房子,最好是自己管理,虽然有些租客不好弄,但是可以避免坑货公司。

如果你实在不想自己打理,那么托管的时候一定也要看清楚合同,一定要是租赁合同,放款公司必须是和你签约的公司同名,这样可以极大的避免后续的法律纠纷。

四、坑完房东坑租客

如果说房东是成本,那么租客就是利润了,如何将利润最大化始终是逃不开的话题。

长租公寓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空置率,所以降低空置率是利润最大化最好的方式,甚至搞活动低价出租也在所不辞。

所以正常情况下,房子装修好以后,最多空置一个月,就会让业务员去找租客了。

而且房子基本不开窗通风,为什么呢?

因为同一批次出来的房子很多,一个月内可能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一旦窗子开着,很容易造成漏水,回潮等后果,特别是江南的黄梅天,窗开着简直是灾难。

你说碰到下雨天,可以让业务员去关窗啊。

这个是把出租房当自己家了,业务员哪里会有义务去冒着雨关窗,而且也没法纳入考核指标。

因此装修遗留下来的甲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后来发现窗关着等一个月和不等几乎没区别,无非是让自己良心上有点安慰,所以干脆装修好直接拿出来出租。

带看的时候提前把窗打开透透气,然后主动告诉租客我们已经开窗吹了3个月了,基本没味道了,统一话术。

这招叫先发制人,先给你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有时候心理暗示真的很管用,尽管房间里味道很大,但是业务员主动提出来的话,租客质疑的声音反而小了很多。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如果你在房间里闻到很刺鼻的“甲醛味”,其实绝大部分并不是装修留下的,更多的是家具和地板。

由于这种长租公寓为了降低装修成本,用的料肯定是比较次的,所以家具上的油漆是“甲醛味”的主要来源。

此外,地板一定是强化地板,最便宜的那种。强化地板几乎就是用胶水把碎木料和纸片粘起来的,所以这个甲醛含量也特别高。

因此,各位在入住前一定要观察一下这套房是否之前有人住过,这个特别重要,靠人肺过滤是最有效的除甲醛方式,当然这个人千万不能是你。

如果租客对这套房间总体比较满意,而且也被业务员洗脑成功,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签合同了。

理论上说,你签约的时间越久,价格也会越便宜,每个月的单价都是可以谈的,千万不要很爽气的一口答应下来。

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押一付三,其实长租公寓的底线是押一付一,当然这个也看各个公司,但基本都能谈下来。

在签合同的时候,千万要看清楚合同内容,特别是押金这一块。

对于长租公寓来说,押金其实是一个资金池,你的押金其实早就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等你要退押金的时候,用的都是新人交上来的押金来退,进出保持平衡是公寓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当公寓资金链紧张的时候,它就会开始打你押金的注意,想方设法吞掉你这笔押金。

比如刘老板在Y公司资金链断裂以后想了一招,在合同上写了这么一条:

“如果需要退押金,必须提前一个月申请,否则押金不退。”

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到有这么一条,等真的需要退的时候就吃瘪了。

你说这种霸王条款是违法的,可以去工商局仲裁。

话是没错,如果仲裁公司一定输,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呢,花时间,收集材料,还要跟公司扯皮,绝大部分人想想也就算了,懒得搞事。于是这笔押金就被长租公寓给扣下来了。

前面说完甲醛和押金的问题,现在我要说一下热水器。

热水器这个话题估计在市面上很少有文章会提到,但这是关系到你住得舒服不舒服的核心关键。

我做过一个统计,来住长租公寓的90%以上都是90后,都是些年轻的小朋友。

对于小朋友来说,厨房可以没有,但是洗澡一定要给力,特别是女生多的房子,到了冬天,洗澡没半个小时根本下不来。

当时刘老板为了省钱,买的是大肚子的电热水器。

电热水器有3个大弊端:1.到了冬天出热水时间特别短,40L的热水可用时间不超过12分钟;2.第一个人洗完以后,第二个人接上需要至少等半小时烧水时间;3.耗电特别厉害。

冬天的时候,有些女生长头发需要洗久一点,头发还没洗完水就冷了,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

为了这个热水器的事情,公司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处理。

所以当你要租房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看公寓内部用的是不是电热水器,这东西可以上升到破坏邻里和谐,以及增加内心的焦虑感的高度,非常不值得。

最后我再说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天业务员A收到警察的电话,意思是让他带着去看一下某个租客,该租客住X小区房间。

很突然的,没有任何前因后果,而且警察一路上也是沉默不语。

A带着警察来到门口,敲门,没反应,在征得警察同意后,用备用钥匙直接开门进去。

房间不大,就看到租客全裸躺在地上,旁边是一盆烧完的炭,窗户紧闭。

A也只是个20出头的小年轻,进去的时候还特别莽撞,还一脚踢到了租客的腿上,看到这样的场景,吓得连滚带爬,逃了出去。

警察倒是很镇定,似乎早有准备。

后来才知道,租客在前一天晚上在朋友圈发了一些厌世的话,然后第二天他同学没法联系到他,报警了。

之所以全裸,是因为可以通过皮肤更好地吸收一氧化碳。

故事二:

有一对小情侣合租了一间房,但是这两个人似乎不怎么和睦,他们住Y小区房间。

据隔壁的租客回忆,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硬物撞击墙壁的声音,一开始以为是他们在打沙袋什么的,还投诉过好几次。

投诉以后会好几天,但没多久又开始反复。

有一天早上,这对情侣中的男生穿了睡衣跑到物业,跟物业经理说,我杀人了,你赶紧报警。

物业的人以为他在开玩笑,跟他说,这个不好玩。但是男生神情恍惚,说话也颠三倒四,可还是坚持要物业报警。

最后警察来到房间,发现他女朋友被他掐死了,是前一天晚上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男生跟一具尸体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再去自首。

后来这个男生又交代,每天晚上的撞击声其实是他们俩打架,他把女生的头往墙上撞。

再后来听说这个男生有轻微的精神疾病,那天是控制不住自己,发作了。

故事讲完了,尽管这两件事都是意外,其实跟公寓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我说这两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下公司是怎么处理这两间房的。

由于都是合租,所以当时把这两间房的左邻右舍都换了房间,的确也是没人敢住。

后来事情慢慢平息以后,公司又把这两套房拿出来出租了。

只不过这间房用来做了杂物间,而却是租给了一个女生,只是这个女生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间房曾经有过怎样的故事。

五、长租公寓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搞死自己

现在看看干长租公寓的基本上都死绝了,即使跑到国外上市也免不了最终的结局。

长租公寓的死亡原因很多,内部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铺张浪费,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其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资金链跟不上。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如果长租公寓不搭配贷款产品,是很难活下去的,因为固定成本实在太大了。

所以有不少公寓脑子就很“清晰”,前期疯狂铺张,花高价收房,也不装修,这把这些房子都称为资产,迅速拉高估值。

然后再找到那些私人投资者或者不懂行的机构过来,对他们画非常美好的大饼让他们接盘,什么全国战略咯,IPO上市咯,说得那个心潮澎湃,让你觉得这个就是风口,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

接下来公寓会用现在的资产给你一个偏高50%的估值,告诉你这是友情价,A轮排队的机构已经连夜拿号了,你这里也最多只有几百万的额度。

等钱都转进来以后,公寓再装模做样的运营一阵,然后找个理由宣布破产,负责人跑路,一屁股债由那些被忽悠进来的投资人去面对。

刘老板把公司开到长沙去的时候,有一家名为xx猫的公寓,就是这个套路,最后圈了不少钱跑路了。

留下来那些员工,装修公司,房东,租客,投资人相互扯皮,本来都是受害者,现在投资人被当成稻草人,接受众怒。

那个时候不单单这些套路公寓,还有很多正常做生意的公寓,为了抢房源,不惜一切代价抬高市场价。

最出名的就是无论x壳公寓花多少钱把一套房子租下来,x如公寓一律比它高收。

这样一来,市场价被恶性抬高,挤死很多像刘老板这样的小公寓。18年以后,房东们都差不多了解了市场行情,就很难再收到地段又好又便宜的房源了。

这样疯狂砸钱的恶果在于,租客的房租猛涨,比如现在上海x如公寓一间不带卫生间的合租房0多很正常。

其次公寓本身亏损越来越严重,比如x壳公寓,年、年以及年,分别净亏损2.72亿元和13.69亿元、34.亿元。累计亏损金额共计50.78亿元,平均每间公寓每月亏损2元左右。

不可否认,每个行业都有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但是像长租公寓这样疯狂自残的行业,真的不多见,损人不利己。

刘老板当初也是被挤压得没空间了,不过好在有一项策略她做对了,就是放弃一线城市,专门在二线城市发展业务。

比如放弃北上广深,在武汉长沙昆明等城市开展,的确竞争小很多。

但是竞争再小也顶不住资方违约。

在Y公司资金链断裂以后,找刘老板协商了一下,协商内容我觉得有必要拿出来晒一晒:

他们主要针对B产品做了协商。

大家还记得B产品是什么吗?对,那个租金贷。

由于租金贷的客户质量都非常好,因为有足够的抵押物在,不怕钱回不来。

但是Y公司为了迅速回笼资金来面对上门讨债的投资人,于是要求客户9折还款,利息全免。

然后它又跟下面的投资人说,现在你想迅速回款,可以,6折,钱立刻给你。

就这样一来一去,Y公司中间就拿了30%的差价,而这些本金本来就是投资人的养老钱。

你是不是觉得我在告诉大家,P2P暴雷以后千万不要同意平台打折申请?

恰恰相反,平台打折必须在第一时间同意,不管5折,6折,赶紧把合同签了,因为这是你唯一可以减少损失的机会。

时间拖得越久,钱越难回来,到最后大概率一毛钱都收不回来,得不偿失。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会止损很重要,有时候被割韭菜了也要心甘情愿被割,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自从Y公司暴雷以后,刘老板的公寓也是背腹受敌:以前签了的合同没法付款,很多已经付款的公寓没法装修。

这时候,刘老板开始动歪脑经了,到处坑蒙拐骗,想保住自己的公司。钱是骗了不少,但还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花。

后来据说还有不少机构来联系过她,意思是%股权收购,当时最高的开价是1万,当场就被刘老板给拒绝了。

她的想法是:我光倒贴的装修费就不止1万了,这个太亏本了,至少把本金捞回来。

后来事实证明,她想太多了。

由于长时间拖欠房租和装修款,越来越多的房东和装修公司把刘老板诉上了法庭,也有些不起诉的干脆把租客赶走。

但是租客是付了租金的呀,怎么能说走就走,但是刘老板却躲起来,把这些烂事全部扔给业务员去处理。

于是天天有人跑到公司来吵啊,闹啊,根本没法运营。

到后来事情越闹越大,公检法都来凑热闹了,业务员看到这架势大多也都离职了,毕竟我是来打工赚钱的,没义务跟你共患难。

最后刘老板在跑路前愿意用万的价格打包卖出公司,但是现在这种烂摊子,根本没人来接手。

此外,刘老板外面还欠了一屁股债,很多人都追上门来了,她实在顶不住压力,听说逃到四川老家躲起来了。

现在公检法都在找她,但她人最终在哪里,始终是个谜。

这就是一个农民企业家作死开长租公寓的悲惨一生,整个故事里面几乎没有赢家,所有跟她有关的人全部输得倾家荡产。

说没有赢家,其实也不对,那些最终坚持下来的业务员倒是成为最大的赢家。他们保住了一些差价特别大的房源,靠租客的租金去支付房东的租金,据说长沙那个业务员一个月的收支差达到5万以上。

房子都是公司装修的,前期的租金也是公司付的,他只要做到后期收支平衡,自然会有丰厚的盈利。

花了几千万,就养肥了几个业务员,实在是心痛。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家公司摇摇欲坠了,千万不要离职,看看他有什么核心资产,尽可能的把握到自己手上,等他破产跑路以后,兴许你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

好啦,长租公寓的故事就这样落下帷幕了,洋洋洒洒也写了一万多字,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在写故事,写一出以时代之殇为背景的舞台剧。

然而历史终究是成功者谱写的篇章,失败者的累累白骨只是成功者脚下的路,甚至鞋底的泥。

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深深意识到,原来失败可以如此刻骨铭心。

愿失败者仍心存善良,满怀希望。

阿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