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爆孔
漆膜近表面形成的气泡称为起泡,表面破裂而未流平就是爆孔(Popping),很细小的爆孔有时称为针孔。爆孔发生于湿膜表层黏度已增到高水平而底层还留有挥发物的情况。湿膜表面的挥发很快,这使得表层的黏度比含有较多溶剂的底层高,在温度升高时,底层溶剂逸出的溶剂形成的气泡不能容易地穿透高黏度的表层。当温度再度升高,气泡膨胀,最终穿透表层而破裂成爆孔。此时的湿膜黏度已高到不可能流动来弥合爆孔。爆孔也可能会因为空气陷人是膜而造成,比如刷涂或辊涂水性涂料时很容易把空气泡陷入漆膜。
6.鱼眼缩孔有时被称为鱼眼。施工和涂料本身都有可能产生缩孔。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要比低表面张力的更易出现縮孔现象,被涂表面可能不会完全被涂料所润湿,油脂、灰尘、湿气、硅油或其它杂质等经常会导致这种缺陷。当漆膜有产生缩孔的趋向时,很细小的杂质都会加重缩孔。
钢板表面的油污水分等可能是喷砂时的不洁空气带来的,因此在喷砂设备压缩空气机上一定要加装油水分离器。
7.针孔或漏涂点
喷涂技巧不好的话,如空气压力过大,漆膜过厚,过量的通风或大风,以及喷涂时距离太远都会导致出现坑点、针孔和漏涂。
在金属喷锌/喷铝涂层,以及无机高锌底漆上面极易产生针孔.这些涂层表面多孔,当涂后道漆时。表面空隙中的空气就会逃逸出来面留下针孔。修正措施就是喷涂一层封闭连接通漆,通常为30微米左右,不要求有很好的覆盖力,只求雾喷覆盖即可,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正常的统喷,这就是所谓的雾喷/统喷技巧。
对于针孔的修补先要进行打磨,然后用含铝粉或云铁的涂料封闭这些缺陷,并达到正确
的膜厚。但是如果针孔很严重,通常很难消除,中间的空气会在新涂层中逃逸而出现新的针
孔这时除去涂层重新涂装是唯一的方法。
8.开裂
在很多情况下,开裂是因为徐料本身的配方原因,或者因为老化和风化而导致的。开裂
七要有三种现象:表面细裂、开裂和龟裂。
(1)表面细裂。细裂可以定义为涂层表面的细小破裂,这是一种表面现象,不会渗透到
涂层深处。有些细裂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仅能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大多数情况下,细裂的
产生是由于树脂和颜料搭配不当造成的。虽说细裂没有深人到底材,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
风用冷热等,会导致表面细裂的进一步恶化。
(2)开裂。涂层的破裂从表面延伸到底材表面时称为开裂。细裂和开裂都是因为漆膜的
应力大于涂层的强度所造成的。细裂是涂层表面的应力所造成的;开裂是漆膜到底材间的应
力道成的。漆膜越厚,漆膜内的应力越大。相对较厚的漆膜加上温度的变化(膨胀和收缩)
会产生开裂。
(3)泥裂。
泥裂(MudCrcking),也称为龟裂,多发生在高颜填料的徐料厚漆膜施工时。这种缺陷多见于通风不良的内角处。水性涂料和无机硅放高停徐料,是搞填料型的。经常会发生龟裂。龟裂也是一种立即发生的反应,溶剂或水从涂料中挥发干透后就会发生。这是因为锌粉高颜基比状态的原因。当龟裂发生时,除层会丧失附着力、必须全部除去后重除。
9.起皱
漆膜起皱通常发生在消性漆、醇酸漆和酚醛漆中。比如亚麻油的表面由于以空气中吸氧而膨胀,引起未氧化的涂料本体表面上起皱。这些涂料中通常要加入催干剂来加速干燥速度。一些是用于加速表面固化,另一些是用来从底到面的均匀干燥。如果涂料含有过量的表面催干剂,在涂层较厚的地方可能发生起皱。钴盐是常用的表面催干剂,锌化合物作为干透剂来使用。由于铅的毒性,现在已经不再使用铅类干透剂。
温度对起皱的作用相当大,常温下不起皱的涂料,在烘烤时温度的升高,表面固化后快于其本体的固化,就会发生严重的起皱。在较冷的温度下施工厚膜型涂料,或在热天太阳射下,涂料表面的快速干燥、底漆的潮湿等,都会引发起皱。
10.粉化
粉化严格地来说是由于太阳紫外线导致的表面现象(阴影区很少粉化)然而,所有的空气中反应物,如湿气、氧化和大气污染等,都会是粉化作用的一部分,它们导致涂料中树脂等黏结剂的降解,只在表面留下颜料,就像粉尘一样。
环氧涂料是最为典型的涂料,粉化很快。醇酸树脂涂料要好一些。其它树指,如丙烯酸
树脂涂料、用醇酸或环氧改性的丙烯酸漆、聚氨酯(脂肪族)漆、有机硅醇酸涂料、有机硅
丙烯酸涂料,尤其是氟碳涂料和聚硅氡烷涂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受太阳光辐射的影响
很小,保色保光性能突出。
颜料对粉化也有影响,比较典型的如钛白粉。锐钛型二氧化钛,在所有的树脂中都极其
容易粉化,而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配制的涂料耐候性能却很好。
铝粉,云铁等由于在涂层中的片状层叠结构,可以碱轻太阳的紫外线作用.从面减少分化现象。面读层中加人紫外线吸收剂也有很好的作用。
编辑:双洲涂料漆浯海
取自:化学工业出版社防腐蚀涂料与涂装应用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