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毛笔与如今各式各样的笔,是时代进步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90110/6785271.html

大家好,前几期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的酒文化;后面几期又分享了中国的茶文化,尤其是唐、宋时期的茶文化。这期和大家分享的话题也是非常常用的,中国的文房用具---笔。

说到文房用具我们现今的人和古人有很大的区别,伴随着我们进入到了数字时代,大多数人的书桌上更多的是放置一台电脑;还有的可能会在案头上放置一支钢笔和墨水。提到笔,如今我们所常见到的笔与古代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我们现在最用的笔有钢笔、碳素笔、圆珠笔、铅笔、自动笔等;但是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硬笔”,因为它的笔尖是硬的。当然了还有很多不同功能的笔如荧光笔、白板笔、记号笔、油漆笔等等。现今我们用到的笔不仅由于功能不同、用法不同、而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由于笔的类别、造型、功能不同也使我们在办公学习的使用中更加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但是古代人们所用的笔不仅品类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丰富而且颜色也非常的单调。古代时人们用到的笔就是“毛笔”,由于笔尖多为非常软的动物的毛发制成也称之为“软笔”。用笔的地方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古代的毛笔会有大小的区别和与使用效果相配合使用的笔尖的材质的不同(羊毫笔、狼毫笔等)。古人要想有不同色彩的表达,需要用不同的笔蘸着不同颜色的墨使用;我们最常见的颜色就是黑色,同时还有用朱砂研磨后出现的红色,用石青所出现的绿色等。下面我们来聊聊中国古代笔的这些事儿。

“毛笔”:传说毛笔是秦朝大将蒙恬制造,但是据考古发现其实早在秦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彩绘陶器,所绘图案流利清晰,粗细有致;不是竹木削成的笔所能做到的,推测此时可能已出现墨笔的雏形了,气候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竹简上都出现了明显用毛笔书写文字的痕迹;可以说蒙恬对毛笔可能做过一些改进,而非蒙恬发明毛笔。在甲骨文中就有“聿(yu)”字,像手执笔。“聿”是笔的初文。《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筆”。战国时期毛笔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了,当时的毛笔,笔管竹制,用麻丝将兔箭毛包裹在竹杆外周,形成笔头,笔锋挺而坚,笔管上有髹漆以装饰。至汉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兴盛,毛笔笔头的制作不仅用兔毛、羊毛,还采用鹿毛、狸毛、狼毛等原料混合制作;用不易变形的干木料为笔杆,一端劈开数片,将笔头夹在中间,再用麻线缠紧,涂漆加固。到了晋代,安徽宣城出产一种以紫毫兔毛为原料制成的紫毫笔,其笔锋较短,尖挺耐用。唐代改进了晋代笔锋较短、过于刚硬的风格,产生了一种笔锋长而稍软的毛笔。南宋以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至元代,浙江吴兴(今湖州)制笔业逐渐取代了安徽宣笔的地位。湖笔的原材料取自当地特产的白山羊毛,其特点是毛白而长、粗细均匀、柔润适中。间或采用野兔毛或黄鼠狼尾毛,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至此之后毛笔笔头的各种材质基本均已出现,历经各朝制笔名家辈出;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制笔家族---诸葛家族,所制之笔人称“诸葛笔”。晚唐时就有将诸葛笔、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与龙尾砚并称为“文房四宝”。宋代制笔名匠更是辈出,歙州吕道人、黟州吕大渊、新安汪伯立等均为著名笔匠。元代湖州的制笔名匠冯应科所制湖笔更与赵子昂(赵孟)的字、钱舜举(钱选)的画并称为“吴兴三绝”。

我们常用的毛笔,制作时所用到的“毛”种类繁多;常见的多为动物毛笔,也有植物纤维笔,更有人的胎发制作的毛笔和人须制作的毛笔。动物毛笔有鹿毛笔、兔毛笔(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由于色泽紫黑,也称紫毫)、羊毫笔(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鼠须笔、貂毫笔等;更有笔头兼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笔称之为“兼毫”。

由于毛笔易损,不易保存,故也有笔寿日、墨寿月、砚寿世之说;因此流传至今的古砚最多也最容易而流传至今的古笔可谓凤毛麟角。

天津博物馆这件明代红木杆黑鬃笔;笔杆为红木制作,象牙笔托,笔头为黑棕色。笔杆细长,笔托较宽。造型完美,做工精巧,匠心独具。我们古人为了一支毛笔可谓煞费苦心,做工精良,所用的到的材料也非常之精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