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的千年古镇松口有一座著名的百年古民居,俗称古秀阶,全屋的地板铺麻石,数百幅壁画保存基本完好,精美绝伦,大量的屏风全是民国时期的穿花木雕,想进去看还要看你的运气。
松口这个著名的百年围龙屋叫崇庆第(俗称古秀阶),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塘村,由东南亚最悠久的中药行“仁爱堂”第四代掌门人古国监等五兄弟出资兴建,委托其伯父古秀阶全程监造。所以松口人将其屋名称为“古秀阶”。
年12月8日,我早早就来到众人推荐的古秀阶。问路的时候,好几个人都说,古秀阶的屋主在南洋,平时不向外人开放。我想既然好多人都向我推荐,说明可能还有机会,去试试运气吧。
我在侧门门口等了一会,看到有人出来倒垃圾,我便主动上前说明来意,恳求老人对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网开一面,老人犹豫了一下后答应让我进去参观。
进屋后,围龙屋的看护人向我简单介绍了古秀阶的基本情况。她介绍说,古秀阶的化胎特别平缓,还打破了客家围龙屋地板铺鹅卵石的传统习惯,整个房屋的地板,包括天井都采用从大埔船运上来的麻石铺成,既有利于排水,还有很好的防滑功能。
可以想象,民国时期陆地运输非常落后,这么多这么重的麻石在松口码头下船后要运到古秀阶谈何容易?可见当时耗资之巨大。
看护古秀阶的老人还说,古秀阶的雕梁画栋在文革时被刷了油漆、石灰水等。改革开放后,将上面覆盖的油漆或石灰水慢慢洗掉后,栋梁和屏风、墙壁上的精美图案重见天日。
虽经历坎坷,但这些传统的艺术精品能焕发出昔日的光彩,也不愧为一件幸事。
将表层的石灰水、油漆细心洗掉后,绘画和雕刻虽有不同程度损坏,但未经修复大多数仍可以较清晰看到精美的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图案,比梅县境内的其它围龙屋保存更完好,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屏风的穿花雕刻和浮雕都非常厚实、精美,花费的人工肯定不少,大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每扇屏风分上中下共5部分,上中下三块较小的横向长方形浮雕之间,镶有上下两块较大的竖向长方形木质材料。
屏风浮雕以花鸟题材为主,也有游鱼戏草图案。但每个屏风的图案各不相同,表面鎏金在文革期间被涂石灰水,清洗后虽有脱落,但仍然泛着金色光泽,可见工艺之精湛。#古民居#
同一个厅堂的四扇屏风上方的穿花雕刻相同,多为祥云图案,每块穿花雕刻呈左右对称,主体涂黑色,云边描金,祥云凹凸有致,动感十足。
与松口溪南的张榕轩故居不同的是:张榕轩故居以壁画居多,而古秀阶浮雕、穿花雕刻及国画主要体现在梁柱、屏风等木质材料上,墙上的壁画较少。
每个大厅都设有屏风门,门的上方和左右两侧的木质结构均画有漂亮的国画。
国画和浮雕的题材非常丰富,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航海等神话故事,也有苏东坡、李白、木兰从军等人物故事,更多的人物故事需要认真考究。
或许是主人对古塔情有独钟,屋内发现有雷峰塔、六和塔,还有本地的元魁塔等几幅跟塔有关的画。
另外还有山水人物,平湖秋月,客家民居等多幅国画。
以及老鼠瓜果图,蕉菊图,荷花图,杞菊延年图等花卉瓜果图画。
梁上木雕则以牡丹花为主,兼有松鹿延年,龙凤呈祥等象征吉祥如意的题材,同样精美绝伦。
瓦当和滴水全部都是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质地优良的青花瓷,价值亦不菲。
看完整个围龙屋,恰逢有乘粤A车牌的人带了摄像器材来拍电视节目,据说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来拍长寿题材的纪录片。
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坐在大门口的照墙上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其中有2个老人已满百岁仍然精神矍铄。
另外,由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松口国乐社”老年社员用扬琴、二胡等传统乐器在大门前演奏国乐,前后持续2个多小时。为了录电视节目,这些老人也是够拼命的啦。
感谢众多松口人民的热情推荐和帮助,让我有幸欣赏了古秀阶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对客家古民居的建筑艺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