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会垃圾分类了伐?一定要做一个拎得清(拎得清是指拎着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的人”,这是上海市最近最流行的一句话。
当上海市民走到垃圾桶前,都将会面临阿姨问的一个问题:“你扔的是什么垃圾?”
据了解,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及干垃圾4种。
当上海市民不再谈论股票、不谈房价,都一门心思扑在了垃圾分类上的时候,一场垃圾分类战也在全国悄然展开。
垃圾分类“攻坚战”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早在年9月初,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将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的主体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就污染环境承担责任。
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认为,三家外卖订餐平台在经营模式上存在缺陷,未向用户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致使用户在直接点餐的情况下系统会默认为其配送一次性餐具,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极大的生态破坏,为此原告向北京四中院提起了诉讼。
通过此次环境公益性诉讼案件,垃圾污染的问题也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所感受:“一些城市中的小区,常常会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垃圾桶身也清楚地标着‘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以及‘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
通过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乍一看,小区里面的垃圾“摆放有序”,但实则却名不副实。事实上,垃圾中的废弃物不仅仅只有生活垃圾,还有大量的、带有污染性质的垃圾。例如,废电池(含镍氢、镍镉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等)、含汞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5灯等)、废旧含汞物品(温度计、血压计等)、过期药品、油漆、农药废物、涂料杀虫剂罐、X光片等感光胶片等危害性垃圾,这些垃圾如若不及时分类处理,不仅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环境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也“落地有声”。早在年,住建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年,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要求,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
年3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过,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相关调查,对于北京市发布的这项政策,有了解的北京市民占比不足两成。
有专家认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以前主要靠宣传倡导,缺乏强制力。
在年,住建部等部门又公布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共26个。同年,广州、杭州等城市相继实施“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
不可否认,虽然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试点在不断扩围以及实施,但一直以来,除了可以直接从垃圾中“淘金”外,其余的垃圾都是混倒,混运,垃圾分类也似乎只停留在宣传标语中。
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垃圾分类缺乏可操作性的相关法律约束,垃圾分类法律缺位,无法可依,缺乏奖励和惩罚措施;其次,垃圾处理缺乏“一条龙”体系,即便民众垃圾分类了,但垃圾运输、处理等过程缺乏相应的配套,依然混装运输,民众看到辛辛苦苦分类了没有起作用,挫伤了其分类的积极性。
最后,垃圾分类与民众环保意识和知识不匹配,如在垃圾分类中缺乏系统宣传,分类相对过细,有些垃圾究竟属于哪类民众分不清,让民众无所适从。
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大多数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且随意性强,民众认为自己只是百万大众中的一份子,自己垃圾分不分类似乎不影响垃圾分类整体,因此,也导致了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实施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相关文章表示,虽然官方要求分类回收、源头减量,但源头分类的实际参与率也十分低下,垃圾可以随手扔,垃圾桶装的依然是混合垃圾,垃圾车也是一车混运。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有几种模式呢?高长臣说,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在物尽其用的同时,减少社会对垃圾治理投入并有效推行垃圾卫生化、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城镇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甚至有些地区也长期饱受“垃圾围城”的困扰。
年,垃圾分类被国家领导层提升到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高度。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对《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垃圾分类效率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垃圾收运系统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
同时,该强制分类方案还要求,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标准,完善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激励和约束政策。
事实上,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城市也一直在极力解决。例如广州,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也成为执法检查的重要抓手。据媒体报道称,在年8月下旬,一名广州市民因不分类投放大件垃圾,被城管执法部门罚款元,成为广州第一个因触犯该条例而被处罚的个人。
最严垃圾分类政策来了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的标准之一。
年11月以及年6月,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再次被国家领导人提到了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不仅如此,垃圾分类也上升至法律层面。据记者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6月25日也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这次修订工作,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制度,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拟规定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差别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并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后公布。
根据草案规定,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等分类制度。
在今年5月底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建议,尽快修改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依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罚则;杜绝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也于今年2月份向社会征求意见,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其中,楼层撤桶、个人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罚款提高了10倍等规定,引发热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近日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入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征程。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
在扔垃圾这个问题上,如果拎不清,那么,上海市民及游客都将要受到“巨额”罚款。例如,任何人只要进入上海的行政区域,都要遵守该项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上海市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上海垃圾分类覆盖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形成了分类收运体系。迄今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超过吨/日,湿垃圾分出量约吨/日,干垃圾焚烧及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2.4万余吨/日。
事实上,不仅上海在行动。截至目前,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辆,并将继续投入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另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垃圾分类举措未来将向全国推广,到年底,先行先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沈阳、哈尔滨、南京、长沙、青岛、程度、贵阳、昆明、拉萨、西安、银川等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投入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垃圾分类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当前,我国垃圾回收有一批回收大军,他们靠市场生存,对垃圾的再生利用发挥了很大作用,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批大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在垃圾分类中进一步作出贡献。”姜文来表示,目前国情下,垃圾分类先粗后细,循序渐进,切勿揠苗助长。例如,先将垃圾干湿分离,厨房垃圾与其他垃圾,其他垃圾再用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分类进一步处理。
姜文来认为,垃圾分类处理要考虑成本和持续性,靠大量人工监督垃圾分类成本高不可行,要建立在自觉并且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逐渐构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让垃圾真正分类处理使之资源化。
高长臣则认为,除了加大垃圾分类常识等并持久性宣传和指导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外,小区业主也要共同依据国家垃圾分类标准,共同制订家庭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并由全体业主签字公示其办法。在一些配套方面,也要完善家庭垃圾分类投放储存设施、垃圾收储场地安装高清监控录像等。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以法律的形式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非常符合当前污染防治的形势。必须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任重道远,要在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下大气力来提高居民的素质,同时还要加大成本投入。要多发挥地方性法规的作用,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法规,让执法单位更易于操作。
此外,对于医疗、危化品等危险废物的处置,有业内人士介绍,需要纳入地方政府建设的责任范围,同时,也适当放宽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准入条件,扩大市场竞争,大幅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