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兆头”,中国古代的祥瑞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规模与制度化,则是唐朝时的特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做事的时候图个好兆头,最常见的比如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各种吉祥数字的钟爱,就是古代祥瑞文化的遗留。
现代生活中祥瑞文化已经退出国家政治舞台,成为民间一种近乎于封建迷信的习俗,可是在唐代,祥瑞不仅是国家认可承认的一种文化现象,甚至还有法律来保障其上报的严谨与真实。那么唐代祥瑞文化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又有着怎么样的特点呢?
一、唐代以前,祥瑞起源于神秘主义和神奇自然现象的结合
从产生的源流来看,祥瑞文化最早只是人们对于自然界一些未知现象的崇拜,比如天上出现五彩缤纷的云,人们认为是有神仙在经过,于是将其当成是一种祥瑞。遇见白色的鹿,也将其当成是祥瑞,认为是当地物产丰腴的预兆。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就可以看出所谓的祥瑞,是人们在遇到一些自然界神奇的事物以后,发挥自己想象力,以之寄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种社会现象。
最早的祥瑞文化的出现,是偶然的,随机的。只是人们对于自然界某些巧合的认知,本身没有其他含义。
但随着社会的往前发展,很多以前的祥瑞已经被生产力的发展证明了只不过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这个时候,掌握着社会财富和权利的统治阶层,为了强调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就将这种祥瑞与王朝传承的正统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如果世间有各种祥瑞产生的话,就被视作是统治者得到天地认可的一种表现。
当祥瑞文化与政治挂钩的时候,它就脱离了原本只是一种偶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的属性,大部分开始变成一种人为的选择。这种人为的“创造”祥瑞文化的现象,在唐朝时最盛行。
二、唐代祥瑞的种类
1、赋予自然“祥瑞”祥瑞现象以人为的解释
唐人对于祥瑞文化的发展,首先就是体现在对于自然发生的“祥瑞”现象,予以符合统治者政治需要的人为解释。
比如某地出现一只羽毛很漂亮的锦鸡,正好遇到武则天当政,则将其当成是传说中的凤凰,告诉天下人武则天以女性的身份登上皇位,那是顺应天地,所以老天爷才派来凤凰。
凡此种种,唐代祥瑞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形成国家层面的“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四个等级,祥瑞出现的等级越高,则代表统治者越得民心天意。
2、直接伪造祥瑞
除了对于自然界偶然出现的祥瑞现象加以人为的解释之外,唐代祥瑞文化中的大多数,其实还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祥瑞。
皇帝喜欢祥瑞,遇见祥瑞上报就可以领取一定的国家奖励,民间自然是“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大力追寻各种祥瑞出现的机会。
可祥瑞之所以能成为祥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自然界比较少见,如果天天走大街上都能碰见,自然不能称之为祥瑞。
这个时候,自然发生的祥瑞现象是有数的,可是人心中的贪欲是无穷的,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或者获得赏赐,于是很多人伪造祥瑞现象,促使唐代祥瑞文化异常发达。
唐史中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时候因为武则酷爱祥瑞文化,于是下面的人整天往上来报各种祥瑞,有一天有个地方官送来一只白龟,大臣之中有个正直的,拿把小刀子把白龟身上的油漆给刮了,众人一看就是一只绿毛龟被染成了白色。武则天这才开始不那么钟情于祥瑞文化。
由此可见,在统治者个人的喜好下,唐代祥瑞文化已经从最初的对于偶然发生的奇特自然现象的解释,演变成为一场全社会参与的造假行为。其后来的没落,与这种造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祥瑞与皇权正统的联系,促使祥瑞文化虚假化
之所以唐代祥瑞文化会如此发达,得网上追溯到汉朝,自董仲舒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天人感应”说就开始流行起来。
这种思想认为,作为天子的君主,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天,老天爷会对君主的所作所为做出反应,如果君主是个昏君,或者做错了事,就会有各种灾难发生。而如果君主贤明,做了对的事情,就会有各种祥瑞产生。
如此一来就很简单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之所以喜欢祥瑞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寻求天地对自己认同的方式。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其所作所为天下臣民是没有评论权的。这就让哪怕身边的人都说皇帝你做的很对,皇帝自身还是没自信,或者说不相信。
只有比皇帝还高一级的老天爷降下灾难或者是祥瑞奖励,才能证明皇帝做的不错。所以古代统治者追求祥瑞的现象,本质上是其追求认同认可的方式。
四、结语
唐代之前,中国文化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战乱,很多传承文化都已经断掉了,但儒家的天人感应说却流传了下来,并很快被统治者和天下臣民所接受。
这种天人感应说之下,世间出了祥瑞,就是对皇帝执政和其地位的最大肯定。因此,唐朝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祥瑞文化,尤其是武则天,因为其杀子上位,以女性身份获取天下大权,在一个男性为主的社会之中,虽然有武力镇压反叛,但其精神上的孤独无疑是非常强烈的,这个时候祥瑞文化,就是她自我安慰,自我认可的一种方式。
祥瑞文化早期本来只是一种人们对神奇的自然界现象的过度解读,但随着君主对祥瑞文化的喜好,民间逐渐有人钻研其中,不惜作假祥瑞欺骗皇帝,以获取官位或者朝廷奖励的财富,到了唐代中后期,实际上这种祥瑞的造假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所以,唐朝中后期以后,摆在朝廷明面上的各种祥瑞文化,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了。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