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毅然回乡当油漆工不解原因背后,隐

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csjkc.com/zjtd/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是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琵琶记》中的词句,

它描绘了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考取功名的场景。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这样教育孩子:

“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未来肯定能找一份理想的好工作!”

这话有错吗?

当然没有,没有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是,现实与理想会是一样吗?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也许你会说,那还用说,只要是双一流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外企、白领、工资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诚然,不可否认,这些好的大学意味着好的教育,意味着比他人有更多的机会,也能更容易实现人生的理想。

假如有人北大研究生毕业,英语六级,法语初级,普通话也是甲级,找个工作还算满意的工作是不是应该没问题?未来是不是也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应该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听了她的故事,也许会带给你一些思考。

01寒窗数十载,达到人生高峰,却因为找不到工作辗转”回府”

她叫苏黎杰,女。

年,苏黎杰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母都是工人,早已退休在家。

苏黎杰从小就比较勤奋好学,高中就读于南阳市一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年考上了河南大学,专业是历史文化。

进入河大后,苏黎杰在学习上更加的卖力,有同学曾问她,都进大学了,干嘛还这么拼命?苏黎杰却说,想要考个硕士研究生。

她最大的梦想是进北大,在河大的大学四年期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埋头苦学,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如愿以偿,考入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修环境设计专业。

北大,这座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却不得入的高等学府,苏黎杰靠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实现了,走进了北大的校园。

年,苏黎杰研究生毕业,此时的她,已获多种殊荣:普通话甲级、英语六级,第二外语法语,获得了初级水平,可能这些技能,在现在看起来很普通,在当时,却让她俨然成了人生的赢家。

最让她骄傲的是她写的几篇文章,还曾发表在一些知名媒体上:

《地名更替就像编年史》刊登在《新京报》上;

《北京老地名:该和不该的理由》上了《中外文化交流》

据说反响还不错。

这样的学历、能力,按理说应该能进好的单位,甚至还能获得有竞争力的薪水。

可现实总是让人大跌眼镜,她选择了回家。

这是咋回事呢?

和大多数人一样,当时的苏黎杰成了“北漂一族”。

她渴望能到北京某知名大学任教,尽管他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甚至还参加了体验,最后,这个学校还是没有录用她。

她也曾报考过公务员,但是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失望之余,她开始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她在好几家企业工作过,苏黎杰想让自己尽力融入这个大城市,可当她发现真正融入后,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是她想要的。

”压力很大,工作生活不易,虽然这个都市很繁华,但却并不属于我!”,这是当时她真实的内心写照。

02漂泊的生涯,让她毅然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油漆工

四年北京的漂泊生涯,让她觉得人生很不顺,已经三十岁的苏黎杰,经过深思熟虑后,年12月,毅然回到了她的家乡南阳。

这个决定,让家人无法理解,想当初,她曾是整个家庭的骄傲,但苏黎杰却思忖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她说,“听着那熟悉的乡音,我的心里踏实多了!”

好不容易说服了父母,自己坚持留了下来。

在休整一段时间后,苏黎杰尝试着在南阳找份工作。但这个过程,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找了好几家,都没有适合她的岗位。

她的简历,一般都比较吸睛,有两家知名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老总看了后,直接找她约谈。

多年的读书生涯,再加上这几年在北京的经历,苏黎杰与老板聊了起来,不过,聊了没几句,她便发现自己和老板的观念有巨大的偏差,她觉得对方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与自己理想中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果,面试不了了之。

在屡屡碰壁后,工作还是没着落。三十多了,工作还没着落,还“啃老”,这让苏黎杰很不安,内心感到特别低落。

这情绪低落,是很多人常有的一种心理疾病,每个人都会有,严重的会让人抑郁。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森田疗法。它描述的是:

当一个人陷入低落之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逃避,而应该是自我觉察,要接受事实,接受自己的情绪。

也就是说,无论自己是难过也好,委屈也好,还是郁闷也好,一切都要接受。因为这是很正常的,它们会很自然地来,也会很自然地走,如果你老是过于沉溺于自己的情绪,你会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最终失控。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解决方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而是要学会转移目标,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拼命向那个目标迈进,一旦你忙起来,自然也就无暇去理会情绪的变化了。

这就是森田疗法的关键,它主张让情绪和注意力分离。

苏黎杰在失落时,并没有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而是更加的专注,当她看到报纸上有一家装饰企业免费培训油漆工时,便果断报了名。

报名的老师看了苏黎杰的报名表,觉得不可思议,便问她,“你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学油漆工,不怕别人说闲话?”

苏黎杰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坦,但却幸福,自己也从来没有感到过这种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

就这样,她每天穿着工装,和那些普通学工一块,和涂料打起了交道,成了一名油漆工。

有人问她的感受是什么,她淡然一笑,说,“技多不压身,靠自己劳动吃饭,让我的精神很放松。”

人生路上也许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挫折,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种毅力,一种气质,而学会放低姿态,更不失为一种智慧。

03困住人的也许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思维上的成长

对于这位”不寻常”的女子,很多人给了她不少评论:

有人说,她对不起父母的付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拉扯大,把她培养成一个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可她毕业时却选择了油漆工!

也有人说,她辜负了家庭的期望,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可惜了自己的才华。如果她到大中专院校去应聘一个教师岗位,也许不会把才华浪费在自己不适合的岗位上。

对于他人的非议,苏黎杰并不在意,她认为自己的专业与现在的工作本是同源,不算专业浪费,没有岗位不合适,相反,在她的眼中,却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正如苏黎杰所说,”我从来都不觉得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

工作无贵贱,油漆工又怎么了?北大的就不能做油漆工?

还记得那个陆步轩吗?当年那个毅然决定去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如今50多岁的他,早已完成了人生逆袭,身家近百亿。连京东阿里都宣布过养猪计划。

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同样,有才华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终会做出不一样的事业,但却需要你去除内心的浮躁,不受流言包裹妥协,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而要做到这点,着实不容易。

毅力也许是支撑的关键。

TED曾有个有名的演讲叫《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演讲者是名教师,她在提到一些成功人士时,就曾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那些成功的人士在童年时代,是不是和普通人就不一样?

她探访了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访谈了最棒的销售员,最终经过验证,发现,预测孩子成功的关键,不是孩子的智商,也不是他的外貌,而是其对待挫败的态度。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事,而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在年幼时,都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败,他们的精力不是放在失败本身上,而是遭受挫败后,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未来应该如何改进等等。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成长型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曾在他的《终身成长》中提到过这种思维方式。

她认为人的能力是多元化的,是可以后天自己培养的,虽然每个人的性格、资质各不相同,但一切都是可以经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

苏黎杰虽然成了一名油漆工,但她想通过自己现有的选择,得到一份生活保障,未来能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难道不行吗?在她的字典里,一个人的梦想和价值也许要宝贵得多。

可能苏黎杰当初的选择并不算很明智,一个北大的硕士,哪怕专业再不济,肯定会有更多的好的选择,只不过,这未来长路漫漫,之后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不过,能从平凡普通的岗位做起,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谁又会说这不会件好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