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学历人才,如果就业了却找不到好工作,是不是“高分低能”?
大多数情况下,她的父母、家人和朋友,会认为这个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出现了问题。作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往往会怪罪于这个人的能力和状态,而不是目前的人才筛选体系有什么弊端。
似乎,这个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即便如此,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也应该谨慎地反思。况且有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出现了就业情况糟糕的问题,也不该视而不见。
高学历毕业生,如何“自我定位”?
就业是双向的,但是往往毕业生就业不顺利,人们习惯指责的不是规则,而是个人。
过去有句话: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贝。同样,人才也适应这句话。可惜,当前一些高学历人才,出现了就业问题,就一言以蔽之:肯定是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而她是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却也出现了就业方面的问题,这又如何解释?
据悉,她掌握了两门外语,英语六级,法语初级,单从掌握的语言来看,至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问题不大。可能有人说,教师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根本就没有能力教育学生。
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些大学生因为证件问题,没有办法在正规学校教书育人,可是在教育机构,却干得风生水起。
然而,她却一度成为了一名油漆工。这位北大硕士研究生的遭遇被报道出来后,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有人说,做油漆工不费脑子。实际上,作为一个读过研究生的学生,似乎很少有人会害怕“费脑子”,尤其是教低龄段学生,能费多少脑子?
求职就业,不要“高不成低不就”。
她叫苏黎杰,年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了北漂一族。她曾试过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任教,可惜体检出了问题,没有被大学录用。自我定位太高,人际关系不好,再加上不会说话技巧,更不会巧言令色和恭维他人,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苏黎杰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打起了零工。
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猜测,但是作为社会管理者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无效的双向选择,杜绝体检成为人才就业的绊脚石。
年底,苏黎杰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依然也未能成功。
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在北京房价暴涨,生活成本压力增大之下,苏黎杰只得放弃了北漂,回到了老家南阳。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道路。可惜,她找了两家房地产公司,也没能够求职成功。
在生活压力和就业焦虑面前,苏黎杰选择了暂时做一名油漆工。
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到油漆工,就差了一个“现实”。如果说油漆工不费脑子,实际上很少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性质,可以让她更好地保留一颗初心;虽然油漆工的工作是染色,却可以让她的心灵不至于被尘世的喧嚣所沾染。
成功,就是过好自己生活。
曾有记者采访过苏黎杰,“为什么会做油漆工这份工作?”面对这样的问题,苏黎杰只得回答“劳动者不分贵贱。”但是她也略显失落地说,“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同学会。”
好在,相对于在北京的漂泊生活,油漆工的工资虽然只有2千块,却也让她安心。
当然,有人猜测苏黎杰不够圆滑。然而,一些人的圆滑,却建立在了丧失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在社会中,到底是“苟且偷生”地活着,还是“违背初心”地活着,有人选择了后者,也有人选择了前者。
当然,那些选择前者的人,也不应该被社会瞧不起,更不该被视为失败者。
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彻底地定义“成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或许在外人的眼里,苏黎杰作为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却“自甘堕落”地回河南老家去做油漆工,是高学历人才的失败,也是社会和国家筛选分配人才的失败。
但或许在苏黎杰的眼里,脚踏实地做一名油漆工,也有一种别样的、简单的快乐呢?
有些人没有成功,并非能力有问题,或许是不愿意向现实妥协罢了。或许,油漆工的工资不高,却不用去勉强自己做那些违心的事情,生活可以很开心,心里也会很踏实。
那么,对于苏黎杰,有人质疑她的能力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许,这种质疑有些道理。可是,假如社会能够更加的包容,能够给各种人才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
或许,社会上会少一个油漆工,多一个高学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