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
你知道吗,我们目前用的5G,还只支持5G初期标准R15,就是只能实现三大场景之一的eMBB高带宽。
去年7月,3GPP宣布5GR16标准冻结。该版本让5G的另外一个场景uRLLC、mMTC,即多个高可靠性、低时延的5G新特性,在R16版本中正式落地。业界认为,该版本将加速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5GToB应用的落地。
无线标准从冻结到技术实现,再到方案打造和现网落地,一般需要两年以上。但近日业界传来好消息,展锐联合中国联通宣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R16标准的eMBB+uRLLC+IIoT(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工业物联网)端到端业务验证。
这也标志着,我国运营商联手芯片终端厂商,在5GR16标准商用进程方面领先全球,将有力支撑工信部近期公布的5G应用扬帆计划。
不过很多人士好奇,在实现R16Ready方面,全行业都在行动,紫光展锐和中国联通为何能率先实现?相比R15标准,R16标准在促进5GToB应用上有何优势?笔者带领大家分析一二。
全球首个R16标准端到端业务验证如何诞生?
距3GPPR16标准冻结已过去一年,但行业从未传出与R16标准相关的终端验证消息。这与R15标准的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基于R16标准的业务规模商用更具挑战。
也许很多人觉得,目前行业基于R15标准的商用已相对成熟,延伸到R16标准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不然。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介绍:“5G商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从头打到尾’。”
这是因为,5G产业链涉及“端、网、云、边、业”五个环节,是整个产业链协同推进的过程。为此,作为芯片厂商的展锐,以及作为运营商的中国联通的合作,可谓能够从五个环节,推进R16的业务验证和应用落地。
据笔者了解,在5GR16标准冻结后,展锐迅速携手联通共同研发先进技术,不断尝试,得以成功开展了R16协议互通、1微秒高精度授时,以及5G行业局域网等物联网技术特性验证,成为全球首个基于3GPPR16协议版本实现的业务验证。
据悉,展锐唐古拉V平台,是展锐推出的支持5GR16Ready的产品平台,支持eMBB+uRLLC+IIoT的关键特性。中国联通基于展锐5GV平台,与合作伙伴完成了RG高精度授时特性的测试。
谈及如何实现R16标准全球领先,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介绍,双方精选了R16关键特性,打通并完成了这些特性的业务验证。“在硬件和芯片的承载规模到达一定程度,一定是‘硬件芯片化’。展锐是一家芯片核心技术研发企业,这也是中国联通与展锐一起发布5GR16验证的核心原因。”李凯表示。
5GToB里程碑:R16Ready意义不凡
相较5GR15标准版本,R16对于5G做了很多增强,比如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1毫秒空口时延、可靠性达到99.%、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等。
与此同时,R16版本完善了uRLLC和mMTC的特性,这些技术特性让5G进一步走入各行各业,加速5G在工业、汽车、能源、医疗、公用事业等物联网应用,为全面挺进“物联网时代”打好基础。
年作为5G商用关键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5G商用走向纵深。比如,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深入推进5G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制定了发展规划。
在笔者看来,本次展锐与中国联通首次实现的R16Ready,无疑是行动计划迈出的坚实一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展锐CEO楚庆在发布会上这样讲道。确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我国在5G领域的持续领先。楚庆还表示:全球首个5GR16Ready,让5G第一次实现了“三大场景”全面覆盖,更是实现了5G从“能用”到“好用”的升级。
比如在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中,5GR16可提供的精度“1微秒”时间同步能力,低至“1毫秒”的空口时延,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以及工业级时延敏感网络支持,可有效支持智能制造4.0、电网高度自动化管理等场景。
从目前5G商用进程来看,R15标准只是朝着“万物互联”方向发展,但更多承载着人与人的联接。“5G当前还处于‘修路’阶段,随着R16标准及终端落地,5G将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夏晓菲表示。
夏晓菲从场景角度分析了R16Ready带来的价值。比如工厂车间中用机器人进行单点焊接,或者进行油漆的涂装,往往需要摄像头去定位,再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再将命令下传到机械臂。这一过程要求时延必须非常低,且保持确定性,才能够确保机械臂之间的协作,或者是AGV小车之间精准的协作。而高精度授时,有效支撑这种协作场景真正实现。
5G中的uRLLC场景,就是为了解决时延问题,确保5G在工业场景应用中的可靠性。R16标准中的“高精度授时”特性,能够让不同物理设备之间,时间精度非常高,保证机器之间协作。“R16Ready真正打响了5GToB发令枪。”夏晓菲讲道。
展锐与联通为何成5GR16商用领先者?
也许很多人好奇,在5G领域,拥有雄厚技术积累的企业众多,为何展锐能领先行业,率先发布基于3GPPR16标准的端到端验证?
回顾可知,展锐并非一开始就位列产业前列,与我国通信产业一样,也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领先的过程。在2G、3G、4G时代,展锐分别落后业界先进水平15年、8年、10年。到了5G,展锐踏上了自主研发5G技术的道路,并成功晋升全球第一梯队。
在笔者看来,展锐能够再次引领行业,离不开其在5G领域的长久积累以及高度重视。
年2月,展锐发布全球首款6nmEUV工艺5G芯片——唐古拉T。在今年,该芯片更是顺利通过用时小时测试,并于2月成功回片,搭载唐古拉T的终端将于今年上市商用。
年5月,基于展锐5G手机芯片唐古拉T的商用手机量产出货,让展锐与行业保持同步,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据悉,首款5G套片销售半年即破百万套,商用终端产品数量已超款。
年4月,展锐正式推出了5G芯片新品牌“唐古拉”。该品牌包括6、7、8、9四大系列,面向消费电子领域。
截至目前,搭载展锐5G芯的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已经在海内外市场量产商用,包括中兴、中国联通、海信、鼎桥、广和通、移远、有方、泰国true等,同时基于展锐芯的5G解决方案已在各个应用场景上落地。
如今在外部复杂环境下,作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展锐身肩重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这两句诗可反映出展锐成为全球首个端到端验证R16关键技术特性第一人的原因。
据悉,去年10月,展锐联合中国联通全球首发5G端到端全策略网络切片选择方案,并在联通5GSA试商用网络下完成技术验证,实现了智能手机和数据类终端对3GPP规范中所有切片选择策略的全面支持。
除5G芯片和技术上的积累外,笔者认为,展锐在R16标准中的积极贡献,成为双方能发布首个端到端验证的原因。
据夏晓菲介绍,展锐在年就启动了5G相关标准开发。在3GPPR16标准提案中,展锐成为位列TOP10的文稿贡献者,并参与了“低延时、高可靠”、工业物联网等十几个标准制定。
在笔者看来,以上原因,让展锐联合中国联通能够实现全球首个5GR16Ready,再次成为行业引领者。
笔者观察:展锐将扛起中国5G大旗
通信技术每一代的演进,都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变。5G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将为人类开启智能时代大门。
中国5G保持领先,必须实现芯片、终端、网络与业务端到端的可控。而实现物与物连接的关键,在于终端搭载的具有通信能力的5G基带芯片。
纵观整个行业,提供商用5G基带芯片的领先厂商,包括高通、海思、展锐、联发科、三星等。由于外部复杂因素,展锐成为我国大陆地区公开市场上唯一一家在能力和商业上,能实现5G基带芯片创新的企业。
因此,展锐必须也要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和5G生态圈,扛起我国5G发展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