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项目通过环评,对排放进行动态监测、动态治理有其必要性。
5月7日,湖南长沙雨花区的多位居民在网络发声,称住宅小区附近的比亚迪长沙汽车工厂排放废气,味道刺鼻,并表示“自今年4月以来,小区内有孩子出现流鼻血症状,成年人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情况”。据长沙发布消息,5月8日,针对群众反映比亚迪雨花区工厂气体排放相关情况,长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进驻比亚迪雨花区工厂展开调查。
市民身体健康无小事。对于周边居民反映的工厂气体排放问题,无论比亚迪,还是当地政府,都应该重视。5月7日晚间,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园区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在紧挨工业园区的部分居民区,或存在异味情况,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并积极改善。
一般而言,项目建设之初通过了环评,即意味着生产的内环境、外环境达标,不会影响厂区工人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资料显示,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厂年开建,年投产。一边是工厂声明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一边是居民反映废气排放让人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问题究竟出在哪?唯有成立调查组,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科学检测,以数据和事实服人,才能杜绝两边“自说自话”。
有居民认为孩子出现流鼻血症状系由比亚迪雨花区工厂排放引起,称二者具有因果关联,“比亚迪致孩子流鼻血”继而上了热搜。对此,比亚迪方面表示这属于恶意捏造关联,公司已报警,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居民身体健康需要保护,企业名誉也是一样。在正式调查结果出来前,外界不宜急于定性。居民身体症状是否由工厂排放引起,工厂排放是否达标等诸多问题,有待调查组给出答案。
项目环评达标与居民体感之间存在落差也是有的,双方往往陷于一种“你说没有,我感觉到有”的冲突。此前在一些地方的环境纠纷中,也有涉事方环境测评是达标的,但周边居民就是感觉难受。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企业仍需有所作为,比如通过生产管理或技术提能来缓解担扰,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家园。
生产排放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技术日新月益,相关生产材料品类及用量都在发生变化,比如锂、钴、镍等金属用量大幅增加,甚至不同的工艺也可能带来排放的变化。因而对排放的监测,也应该是动态、适时的。
居民对比亚迪长沙汽车工厂排放废气问题的反映,虽集中在今年4月,但此前已露端倪。有业主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我是雨花区中建嘉和城业主,入住两年了,期间经常闻到刺激性气味,有很浓的油漆施工味道,深感不适。”类似留言表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对异味来源,有消息提及主要是比亚迪在建油漆厂的油漆。今年1月25日,长沙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