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八)
高力房镇,归鞍山市台安县管辖,以辽河为界,与盘山县沙岭镇为邻。
盘山义勇军首领张海天曾率部队进驻高力房,在老商号乾元达西院建立兵工厂,自力更生造军火。
盘山义勇军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武装组织,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武器弹药严重缺乏。
年12月底,盘山义勇军曾通电全国:“义勇军身当猛烈炮火之下,处此冰天雪地之间,粮秣无存,虽可就地征筹,而弹械缺乏,实觉补充乏术。勿忘吾全国同胞,设法予以实力上之援助……”
年初,东北军弃守锦州撤回关内,各路义勇军成为东北抗日救亡的主力,缺枪少弹的形势更加严峻。据《东北义勇军概况》一书记载:“辽宁义勇军刻在20万以上。枪械约有12万支,余均无枪,唯有大刀或扎枪与敌冲锋肉搏。其有枪者,经数月累战,子弹缺乏,几与徒手无异。”
为摆脱困境,义勇军曾伪造一封张学良的亲笔信,派人送给张学良旧部、营口伪军司令王殿忠。慑于义勇军的实力,王殿忠曾一度给义勇军送过情报,又卖给义勇军两挺机枪、发子弹。但这对于频繁对日作战的盘山义勇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张海天托人由沈阳买来两台车床及钳、钻、锤、凿、旋等工具,办起兵工厂。兵工厂共有厂房6间,面积约平方米,外部还修筑了牢固的散兵壕。
全厂共有50多人,杨文龙当参谋,李化一担任大队长,具体领导兵工厂。
李化一会打铁,常拿个大刀片,人们便叫他李大刀。厂里的技术人员也不少,北平救国会派来了一名技师作指导,义勇军还请来了日寇侵占沈阳后出逃的沈阳兵工厂工人安化民等3人,又找来沙岭银匠张宝珍、陈家台修枪能手张乐田等十几名本地的能工巧匠。
兵工厂造的最多的是子弹,原料是空弹壳。碎铅是弹头,火药用麻秸火硝和硫磺自制。弹壳从营口弄到一部分,后来弹壳难以保证供给,便规定义勇军战士每人拿一个空弹壳领取一粒子弹。
他们还利用空瓶子,装上火药,插上导火线,用黄泥封好瓶口,制成土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威力很大,非常受欢迎。另外,他们还用玻璃瓶子、罐头盒子等装上黄色炸药,自制土手雷。
兵工厂还能生产枪,这种枪很简单,俗称“单打一”,也就是一次只能装一颗子弹。其后,抗联的许多部队也自己生产这种枪。见下图:
除了造枪,修枪也是兵工厂的重点工作。当时,义勇军使用的枪支来自各方,型号五花八门,但大批是湖北汉阳造,打不上十枪,枪筒就热得烫手,必须经常修理才能使用。兵工厂专门设有修枪房,专修“湖北造”枪的“夹壳儿”毛病,也修理其他各类枪支。
兵工厂还用旧铁管制造“老母猪”炮。这是一种笨重的火炮,最大射程仅为1公里,但杀伤力很大。大口径的可装3至5斤火药,小的也装1至2斤火药。该炮以铁砂子和碎铧铁为弹丸,造价极低,取料也方便。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利用废弃的沙俄军舰,改造出了威力巨大的火炮。
年日俄战争时,日军封锁了旅顺港,俄军两艘战舰“镇海侯号”“勇敢号”在突围中误入辽河芦苇荡中,搁浅在三岔河,始终没有被挖出运走。于是,张海天亲自带领人马,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奋战,在沉船上挖出了废弃的舰载火炮,人背马拉运回了厂房进行改造。
他们在废炮筒里,装上3斤铧铁、7斤火药,封好,一炮打下去,能射出米,据说,杀伤面积有“一间房子那么大”。
年秋,盘山义勇军遭到袭击,兵工厂被日伪军破坏。从5月入驻到秋后队伍开出高力房,兵工厂运行了4个月。
这段时间里,得益于兵工厂的弹药补充,盘山义勇军不仅袭击了日军疗养院,还数攻海城、四打营口,并频繁破坏日军交通线。
随着岁月的流逝,兵工厂的故事鲜为人知。我们来到高力房镇,几经辗转,才得知镇中心兴隆街上的天益堂大药房,就是当年义勇军兵工厂的所在地。见下图:
那随义勇军四处征战的枪炮早已无处可寻,而曾为义勇军改造火炮提供了重要原件的沙俄军舰“勇敢号”则放置在盘锦市双台子区湖滨公园,见证着这段正被渐渐遗忘的历史。
据了解,年,盘山县曾组织挖掘“镇海侯号”,因历史原因,“镇海侯号”未能保存下来。年,“勇敢号”被打捞上岸,当时船身油漆仍很完好。经鉴定,“勇敢号”长22米,宽约4米,重约60吨,蒸汽机牵引。据推算,该船主要执行军需供给和护卫任务。
年春,一辆60吨的大板车经过三天三夜,将“勇敢号”运至湖滨公园。目前,“勇敢号”被存放在公园老码头附近的一个简易房中,并不对外开放,仅能通过简易房四周的通风窗口观看。
下图:沙俄舰“勇敢号”现状。
未完待续
文字:武文慧
摄影:杨光杨晓华
策划:生姜乌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